典型文献
基于历史记录的赤潮灾害危险性区划方法的构建与应用
文献摘要:
利用福建省近岸海域1959—2018年的赤潮历史记录数据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平台下采用核密度估计函数(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对赤潮历史记录数据中的赤潮发生频次、赤潮发生持续时间、赤潮面积和赤潮藻类毒性等参数进行了空间评估分析并根据赤潮灾害危险度区划方法得到未来5a福建省近岸海域赤潮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情况,同时创新性地提出赤潮危险性区划结果的验证方法.危险性区划结果表明未来5a福建省近岸海域处于极高危险性区的海域主要有霞浦县近岸海域、连江县近岸海域、平潭县近岸东部海域及厦门市同安湾近岸海域.处于高危险性区的海域主要有福鼎市-霞浦县近岸海域、罗源县-连江县近岸海域、平潭县周边近岸海域东部海域、福清市南部-莆田东北部近岸海域、石狮市周边近岸海域及厦门市近岸海域,其余海域处于中危险性区和低危险性区.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区划方法和区划结果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可信性,区划结果将为福建省近岸海域赤潮灾害应急处置、纳污海域污染总量控制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而且对指导海洋水产养殖、滨海旅游业规划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文献关键词:
赤潮灾害;赤潮灾害历史记录;危险性区划;核密度估算;福建近岸海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文世勇;孙田力;王涛;李荣茂;李飞;刘娜
作者机构: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 大连116023;生态环境部国家环境保护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116023;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北京100194;福建省渔业资源监测中心,福建 福州3500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文世勇;孙田力;王涛;李荣茂;李飞;刘娜-.基于历史记录的赤潮灾害危险性区划方法的构建与应用)[J].灾害学,2022(01):72-76
A类:
赤潮灾害历史记录,福建近岸海域
B类:
危险性区划,构建与应用,数据资料,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台下,核密度估计,估计函数,kernel,density,estimation,赤潮藻,藻类,空间评估,评估分析,危险度,5a,验证方法,霞浦县,连江县,平潭县,厦门市,同安湾,福鼎市,罗源县,福清市,市南,莆田,田东,东北部,石狮市,中危,可信性,灾害应急,应急处置,总量控制,防灾减灾,洋水,水产养殖,滨海旅游业,核密度估算
AB值:
0.2395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