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学部楼项目智能建造技术
文献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学部楼项目存在工期紧、施工场地有限、立体交叉作业多、管理协调难度大,地质复杂、深基坑工程开挖难度大、安全要求高,结构复杂、安装效率和精度不高等问题,且地下室管线布置复杂、空间净高压力大,针对以上重难点,通过BIM+AR技术可看到组装物件的虚拟正确位置,以保证质量.通过BIM+MR技术可进行三维数字化模拟,便于了解施工环境和流程.通过BIM+3D打印技术可实现建筑构件、节点的打印模拟演练.通过航拍点云扫描技术,可高精度、可视化地勘测地形地貌.利用施工质量监测机器人可检测结构腐蚀状态、放样定位、校核空间尺寸.基于数字孪生的绿色施工管理进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节能,可很大程度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且强有力证明智能建造技术在施工中的重要性.
文献关键词:
学校;数字孪生;建筑信息模型;智能建造;绿色施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俊鹏;刘俊杰;张裕;刘占省;罗安家;卫红然
作者机构: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160;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12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俊鹏;刘俊杰;张裕;刘占省;罗安家;卫红然-.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学部楼项目智能建造技术)[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2(23):19-22
A类:
BIM+MR,BIM+3D
B类: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学部,智能建造技术,工期紧,施工场地,立体交叉,交叉作业,管理协调,地质复杂,深基坑工程,开挖,安全要求,安装效率,地下室,管线布置,净高,高压力,重难点,BIM+AR,可看,物件,保证质量,三维数字化,数字化模拟,施工环境,打印技术,建筑构件,印模,模拟演练,航拍,拍点,点云扫描,扫描技术,地勘,勘测,测地,地形地貌,施工质量,质量监测,检测结构,腐蚀状态,放样,校核,空间尺寸,数字孪生,绿色施工管理,资源节约,施工效率,力证,明智,施工中,建筑信息模型
AB值:
0.4951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