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巴郎山杓兰的CDDP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献摘要:
巴郎山杓兰(Cypripedium palangshtanense)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属于狭域分布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为研究其遗传多样性,采用CDDP分子标记技术对卧龙和王朗自然保护区巴郎山杓兰的2个野生居群6个试验点的92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并进一步探讨了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筛选的12条引物,在物种水平上,共检测到131个位点,多态位点条带百分率(PPL)为100%,观测等位基因(Na)为 2.0000,有效等位基因(Ne)为1.5026,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141,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856,巴郎山杓兰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居群水平上,卧龙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王朗居群,其中,Na的变化范围为1.4504~1.9160;Ne的变化范围为1.2446~1.4336;H在0.1464~0.2679之间;I在0.2231~0.4153之间;PPL的变化范围为45.04%~91.60%.巴郎山杓兰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863,遗传结构和AMOVA分析均表明巴郎山杓兰居群间出现了遗传分化.Mantel检验表明巴郎山杓兰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2=0.3830,P<0.05).UPGMA聚类分析表明卧龙居群和王朗居群各聚为一支.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观测等位基因(Na)、多态位点数(Np)、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与速效钾含量(AK)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与海拔(Alt)呈显著正相关;其余环境因子与遗传多样性指数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CDDP分子标记适用于巴郎山杓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并且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
文献关键词:
极小种群;巴郎山杓兰;CDDP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环境因子
作者姓名:
杨舒婷;马晓娜;白晓霖;谭凯峰;张傲来;骆娟;白洁;谭迎春;何廷美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汶川623000
引用格式:
[1]杨舒婷;马晓娜;白晓霖;谭凯峰;张傲来;骆娟;白洁;谭迎春;何廷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巴郎山杓兰的CDDP遗传多样性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6):149-157
A类:
palangshtanense
B类: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巴郎山杓兰,CDDP,遗传多样性分析,Cypripedium,中国特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子标记技术,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野生居群,试验点,多样性评价,环境因子,遗传分析,引物,个位,多态位点,条带,百分率,PPL,等位基因,Na,Nei,多样性指数,Shannon,变化范围,遗传分化,Gst,遗传结构,AMOVA,Mantel,遗传距离,地理距离,UPGMA,Np,速效钾,钾含量,AK,Alt,显著相关性,多样性研究,多态性
AB值:
0.2817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