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北京市2018年"7·16"极端暴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文献摘要:
基于地面自动站、雷达及NCEP数据,采用标准化异常度方法,对北京市2018年7月15—16日出现的极端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极端降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和高空槽之间,低层有明显的西南急流,水汽充沛;暴雨发生时,环境条件标准化异常度均超过3σ,为此次极端降雨创造了极其有利的动力、水汽和不稳定条件;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可分为对流系统触发和局地强降雨、对流系统组织化加强和强降雨区北移两个阶段,均伴有明显的"列车效应",且降雨效率极高;低空西南急流利于大气不稳定层结的建立、水汽持续输送,地面辐合线方向与850 hPa低空急流方向、对流云团的移动方向均一致,是导致对流系统触发后增强的主要原因.
文献关键词:
极端暴雨;低空急流;列车效应;地面辐合线;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于超;贺靓;张恒德;张夕迪;杨舒楠;陈双;权婉晴
作者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局-河海大学水文气象研究联合实验室,北京 100081;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 10008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于超;贺靓;张恒德;张夕迪;杨舒楠;陈双;权婉晴-.北京市2018年"7·16"极端暴雨特征及成因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4):42-49,82
A类:
B类:
极端暴雨,暴雨特征,成因分析,自动站,NCEP,采用标准,异常度,日出,暴雨过程,极端降雨,副热带高压,高空槽,低层,水汽,充沛,不稳定条件,中尺度对流系统,系统活动,局地,强降雨区,列车效应,降雨效率,低空西南急流,流利,大气不稳定,不稳定层结,地面辐合线,hPa,低空急流,对流云团,移动方向,均一,后增强
AB值:
0.3579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