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粉煤灰三相泡沫性能及驱油机理
            文献摘要:
                    为深入研究起泡剂配方为0.4%S11+1%粉煤灰的三相泡沫性能及驱油机理,使用Waring搅拌法评价了其耐温耐油性,通过微观驱油实验对比分析了三相泡沫的驱油机理并用岩心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S11泡沫,三相泡沫具有更好的耐温性,在90℃、25×104 mg/L条件下的稳定时间长达166 min;显微镜观察发现,粉煤灰颗粒形成的保护层能有效提高液膜强度并阻止油相与气泡直接接触.微观实验发现粉煤灰的加入不但提高了泡沫体系的黏度及耐剪切性,同时增加了泡沫表面粗糙度,强化了泡沫对孔道内壁附着油和末端残余油的驱动能力.三相泡沫的提采效果较S11泡沫提高13.5%.
                文献关键词:
                    驱油;粉煤灰;三相泡沫;高温高盐;微观模型;采收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子铭;葛际江;李隆杰;师小娟;陶正武;范家伟;黄兰
                    
                作者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 库尔勒841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子铭;葛际江;李隆杰;师小娟;陶正武;范家伟;黄兰-.粉煤灰三相泡沫性能及驱油机理)[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6):67-74,102
                    
                A类:
                S11+1
                B类:
                    粉煤灰,三相泡沫,泡沫性能,驱油机理,起泡剂,方为,Waring,搅拌法,耐油性,驱油实验,实验对比,岩心实验,耐温性,稳定时间,长达,观察发现,粒形,保护层,液膜,油相,相与,气泡,直接接触,微观实验,泡沫体系,耐剪切,表面粗糙度,孔道,内壁,残余油,驱动能力,高温高盐,微观模型,采收率
                AB值:
                    0.35871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