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秦巴山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质量的影响——以汉中市为例
文献摘要:
以汉中市为例,从生态系统生产力、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视角构建了生态系统质量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除城市(镇)化和农业转变地区的人类活动强度逐渐增大外,大部分乡村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大幅下降,人类活动较强区域由南北的秦巴山地丘陵区域逐渐向汉中盆地收缩.(2)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中略有增加(增加5.2%),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异质性增强,其中以耕地和果园的破碎化程度和异质性增强为主,林地、草地破碎化程度和异质性下降.(3)生态系统功能维持不变或略有下降,生态系统服务总量减少约1.5%,其中食物供给服务和水源涵养服务分别增长24.2%和12.5%,土壤保持服务降低10.4%,生物多样性维持服务基本保持稳定.(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质量的影响不太显著,其中汉中盆地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质量呈弱负相关关系,秦巴中山区的人类活动同生态系统服务和生产力呈弱正向关系.在生态系统优良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及其影响范围(即广度)的叠加才是影响生态系统质量的重要原因.(5)土地利用强度和经济活动强度是研究区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的关键因子,土地利用强度对秦巴中山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格局的影响明显大于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文献关键词:
生态系统质量;人类活动;景观格局;地理探测器;汉中市
作者姓名:
郑碧军;刘晓芳;周忠学
作者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引用格式:
[1]郑碧军;刘晓芳;周忠学-.秦巴山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质量的影响——以汉中市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4):45-58
A类:
B类:
秦巴山区,生态系统质量,汉中市,生态系统生产力,景观格局,生态系统功能,综合视角,测度指标体系,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人类活动强度,乡村地区,秦巴山地,山地丘陵区,汉中盆地,景观破碎化,果园,林地,草地,功能维,生态系统服务,食物供给,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服务,弱负相关,巴中,影响范围,土地利用强度,经济活动,质量变化,关键因子
AB值:
0.22638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