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宫腔镜下冷刀切除黏膜下肌瘤优势的初步探讨
文献摘要:
目的:目前国内外的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多采用宫腔镜电切除术(以下简称电刀),术中产生的电热效应不仅损伤黏膜下子宫肌瘤表面覆盖的内膜,也易损伤子宫肌瘤周围的内膜组织,这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不利.此外,对于一些特殊部位(宫角和宫底部)或者II型和多发的黏膜下子宫肌瘤等情况,传统的电刀手术处理仍然非常棘手.随着中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对生育力保护的观念逐渐重视,宫腔镜冷刀切除术(以下简称冷刀)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冷刀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本研究通过对比宫腔镜下冷刀及电刀切除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冷刀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手术切除方面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诊断并经宫腔镜手术切除的112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一般资料(如年龄,孕次,流产次数,黏膜下子宫肌瘤大小、位置、类型、数量和术前血红蛋白值等)以及术中情况[如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残留率和术中并发症(大出血、穿孔、水中毒等)].患者分为宫腔镜下冷刀切除黏膜下子宫肌瘤组(冷刀组)及宫腔镜下电刀切除黏膜下子宫肌瘤组(电刀组),其中冷刀组40例,电刀组72例,并电话随访两组术后的情况,包括术后复发、术后并发症、妊娠率、妊娠方式、妊娠结局等.结果:与电刀组相比,冷刀组位于子宫角或子宫底的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比例更多(分别为9.7%和25.0%),II型或合并有II型的子宫肌瘤也更多(分别为26.4%和70.0%).但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残留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共随访到98例患者,其中冷刀组32例,电刀组66例.与电刀组相比,冷刀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分别为37.9%和12.5%,P<0.05).在7例多发黏膜下子宫肌瘤(个数≥5)的患者中,有4例为电刀组,3例为冷刀组,电刀组的4例患者术后月经量较正常月经量均明显减少,其中3例患者有生育要求,均由宫腔镜确诊为宫腔粘连并进一步手术,术后2例患者成功妊娠,1例流产,1例足月顺产.而冷刀组3例患者的月经量较正常月经量均无明显减少,其中2例有生育要求,均自然妊娠,足月顺产.两组术后复发率、妊娠率、妊娠方式、妊娠结局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刀手术和冷刀手术均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与电刀手术相比,冷刀手术术后并发症更少,对内膜的保护可能更有优势,特别是对于有生育要求、黏膜下子宫肌瘤位于子宫底部或宫角、II型黏膜下子宫肌瘤以及多发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患者来说,冷刀可能更具优势.
文献关键词:
宫腔镜;冷刀切除术;电切除术;黏膜下子宫肌瘤;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外星;邹凌霄;顾盼;于洋;张爱倩;徐大宝
作者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科,长沙 41001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外星;邹凌霄;顾盼;于洋;张爱倩;徐大宝-.宫腔镜下冷刀切除黏膜下肌瘤优势的初步探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1):1593-1599
A类:
B类:
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切除术,宫腔镜电切除术,电刀,电热效应,易损,瘤周,内膜组织,特殊部位,II,刀手,棘手,国二,二胎,生育力保护,宫腔镜冷刀,冷刀切除术,刀具,术后恢复,安全性及有效性,子宫肌瘤手术,手术切除,中南大学,大学湘,湘雅,宫腔镜手术,子宫肌瘤患者,孕次,流产次数,子宫肌瘤大小,中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残留率,术中并发症,大出血,穿孔,水中毒,中冷,电话随访,术后复发,术后并发症,妊娠率,妊娠结局,子宫角,术后残留,月经量,较正,宫腔粘连,足月顺产,自然妊娠,手术术后
AB值:
0.16276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