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人工晶状体脱位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手术疗效
文献摘要:
目的:白内障术后晶状体悬韧带的变性和断裂可引起人工晶状体的脱位.同时,白内障手术后的炎症反应及玻璃体腔容积的增加会诱导或加速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玻璃体的后脱离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等多种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疾病的发生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发生人工晶状体脱位合并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等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危险因素,评估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复位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收治的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伤性黄斑裂孔、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等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人工晶状体脱位的10例(10只眼)患者.纳入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分析人工晶状体脱位发生的时间及类型,以及术前及术后1年时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内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手术并发症.结果:纳入的10例患者中,4例为高度近视患者,4例为眼球钝挫伤患者,2例患者人工晶状体脱位发生于晶状体后囊膜切除过程中.高度近视和晶状体囊膜切除患者的人工晶状体脱位发生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眼球钝挫伤患者人工晶状体脱位发生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4例发生囊袋外脱位,6例发生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脱位.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复位术后1年,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术前(1.13±0.45 vs 1.79±0.39,P<0.001);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小于术前[(1806.40±181.20)个/mm2 vs(1914.00±182.22)个/mm2,P<0.001];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手术并发症包括术后高眼内压及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结论:人工晶状体脱位可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同时发生.高度近视、眼球钝挫伤及晶状体囊膜切除可能是人工晶状体脱位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复位术能提高患者的视功能,且手术并发症少.
文献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人工晶状体复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熊思齐;夏晓波
作者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中心,长沙410008;眼科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0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熊思齐;夏晓波-.人工晶状体脱位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手术疗效)[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7):881-887
A类:
人工晶状体复位,巩膜缝线固定术
B类:
人工晶状体脱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疗效,白内障术后,韧带,白内障手术,手术后,玻璃体腔,玻璃体后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交界面,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南大学,大学湘,湘雅医院,眼科,外伤性,最佳矫正视力,眼内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手术并发症,高度近视患者,眼球,钝挫伤,伤患,后囊,膜切,除过,体囊,手术中,囊袋,复合体,mm2,手术前后,压差,复发性视网膜脱离,伤及,视功能
AB值:
0.11223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