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碳中和潜力及固碳措施
文献摘要:
农业碳中和是将工业生产的二氧化碳(CO2)用于农业生产的有效手段.针对国家提出的CO2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我们利用"静态箱-涡度相关-生物量监测法"明确了华北平原农业非能源碳平衡;同时结合农户抽样调查和农事活动碳排放系数明确了农业能源碳排放,进而计算出该区域农田的碳中和潜力.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净截存的有机碳量小麦季和玉米季分别为604 g(C)?m?2和540 g(C)?m?2.考虑农田生态系统的呼吸损耗,该区域小麦季和玉米季非能源碳净碳固存量分别为?359 g(C)?m?2和?143 g(C)?m?2.通过对农地投入中能源碳排放的研究发现,冬小麦季农药、化肥、农用机械消耗柴油及农地灌溉的碳排放分别为3.74 g(C)?m?2、90.70 g(C)?m?2、5.68 g(C)?m?2和2.05 g(C)?m?2,玉米季分别为2.89 g(C)?m?2、53.70 g(C)?m?2、10.20 g(C)?m?2和2.05 g(C)?m?2.综合非能源(包括籽粒固碳)和能源碳观测,华北平原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均为碳汇,其强度分别为?257 g(C)?m?2和?74 g(C)?m?2.以华北平原典型集约高产粮区——河北栾城为例,其每年冬小麦和夏玉米农田的碳中和潜力分别为3.8×1010 g(C)和9.4×109 g(C).此外加强耕地管理,推广农业低碳化和发展富碳农业均可作为该区域有效的固碳措施.总之,本研究明确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的碳汇强度,估算了该农田系统在河北栾城的碳中和潜力,并提出了有效的固碳措施.
文献关键词:
农业碳截存;非能源与能源碳;碳收支;碳中和策略;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华北平原
作者姓名:
王玉英;胡春胜;董文旭;张玉铭;李晓欣;刘秀萍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土壤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石家庄 050022
引用格式:
[1]王玉英;胡春胜;董文旭;张玉铭;李晓欣;刘秀萍-.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碳中和潜力及固碳措施)[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04):651-657
A类:
农业碳截存,非能源与能源碳
B类:
华北平原,轮作,碳中和潜力,固碳,农业碳中和,放于,碳中和目标,涡度相关,生物量,监测法,碳平衡,抽样调查,农事,排放系数,农业能源,能源碳排放,有机碳,小麦季,农田生态系统,碳固存,农地,冬小麦,化肥,农用机械,柴油,灌溉,籽粒,夏玉米,碳汇,原典,产粮区,栾城,玉米农田,外加,农业低碳化,富碳,总之,碳收支,碳中和策略
AB值:
0.31606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