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雾霾风险视域下健康城市形象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测量
文献摘要:
从健康城市规划建设的视角,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已进入研究视野,但尚未实现雾霾风险感知与健康城市研究的充分对接.针对雾霾风险感知对健康城市形象的负面影响问题,采用"滚雪球抽样法"等方式开展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40份,调查公众对雾霾风险和健康城市评价指标及理想健康城市测试项的感知特征,阐明居住(停留)时间、雾霾风险感知、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与理想健康城市测试项等变量间的认知结构关系.结果表明:雾霾风险感知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形,但倾向于认为研究案例为理想健康城市."公共绿地""医院数量""医疗水平"排名前三位,且有超过70%的受访对象选择了"基本同意"或"完全同意"的评价项.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处理""公共厕所""居民健康""健身场地""发病率低""健康知识""锻炼人数"达到或基本达到健康城市标准,但"吸烟人数""空气质量""食品安全""养老设施""饮用水质"五项指标堪忧.健康城市评价指标集中于"健康社会""健康意识"和"健康环境"三个维度.雾霾风险感知对健康环境的直接效应大于其对于健康意识和健康社会的直接效应.雾霾风险感知与健康城市指标均会对理想健康城市形象造成直接影响;健康意识与健康社会对于健康城市评价指标的贡献度显著大于健康环境;居住(停留)时间越长,越能够感受到雾霾所带来的风险,从而导致对健康环境做出较为负面的评价.因此,健康城市规划与建设既要力争达到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的要求,也要着力解决雾霾风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既要加强街区、社区等建成环境的空气污染治理,也要高度重视健康意识的提升和融入环境正义理念的健康社会营造.综上,雾霾风险视域下健康城市形象认知研究延续了"人类世"背景下对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的持续关注,强调与"生态文明"这一美好愿景的对接,突显了居住(停留)时间对于健康环境评价的重要意义,有望为规划建设理想的健康城市空间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空气污染;雾霾;目的地形象;健康城市;风险感知;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唐勇;何莉;梁越
作者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成都61005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唐勇;何莉;梁越-.雾霾风险视域下健康城市形象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测量)[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1-15
A类:
B类:
雾霾,城市形象,形象研究,健康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建设,空气质量,人体健康,风险感知,城市研究,滚雪球抽样,抽样法,收回,健康城市评价,感知特征,认知结构,结构关系,两极分化,公共绿地,医疗水平,前三位,对象选择,完全同意,受访者,垃圾处理,公共厕所,居民健康,健身,健康知识,食品安全,养老设施,饮用水,五项,堪忧,指标集,健康社会,健康意识,健康环境,直接效应,贡献度,规划与建设,街区,建成环境,空气污染治理,环境正义,形象认知,认知研究,人类世,城市空气污染,持续关注,美好愿景,环境评价,城市空间,目的地形象
AB值:
0.30045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