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弦音惓惓:南宋遗民情怀与元明浙操江操琴曲
文献摘要:
元明时期,古琴音乐中被人指责为"亡国之音""衰世之音"的"浙操"和"江操",主要是南宋遗民创作和演绎的琴曲.其琴谱和音乐风格与北宋以来的"浙操"和"江操"并不完全相同.南宋时期,在浙江、江西等地,本就有以琴与诗之同好结成的文人群体,入元后,不少人成为遗民的重要代表.其中擅琴的汪元量、毛敏仲、徐天民等,除以诗歌创作表达遗民的失落心态和精神取向外,还将此情怀诉诸琴曲.在此背景下,大量古琴曲被作了新的演绎和再创作.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假借潇湘文学意象,抒发独具遗民心结的惓惓之情,隐逸、避世、孤独、寄情山水则是其中的主题,因而出现了《潇湘水云》《泛沧浪》《飞鸣吟》《秋鸿》《泽畔吟》等琴曲.这一过程持续至明初.明初编订的《神奇秘谱》等琴谱,可谓是对这一过程的总结性成果,奠定了后世对于若干琴曲的解读基调.明代以后,随着士人对宋文化的推崇,以及浙江、江西等南方社会文化的发达,遗民琴曲则被广泛传播,并对此后中国音乐文化史的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献关键词:
遗民琴曲;浙操;江操;音乐文化
作者姓名:
曹家齐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广州510275
引用格式:
[1]曹家齐-.弦音惓惓:南宋遗民情怀与元明浙操江操琴曲)[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11-28
A类:
浙操,江操,汪元量,毛敏仲,飞鸣,遗民琴曲
B类:
弦音,民情,操江,操琴,元明时期,古琴音乐,指责,亡国之音,衰世,琴谱,和音,音乐风格,北宋,完全相同,南宋时期,同好,结成,文人群体,天民,除以,诗歌创作,创作表达,失落,此情,诉诸,古琴曲,再创作,突出表现,假借,潇湘,文学意象,抒发,民心,心结,隐逸,避世,孤独,寄情山水,湘水,水云,沧浪,秋鸿,明初,编订,神奇秘谱,总结性,后世,基调,士人,宋文化,推崇,广泛传播,中国音乐,音乐文化史
AB值:
0.41847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