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史记》"农""农民""农夫"身份论
文献摘要:
《史记》关于"农"之身份,往往"农商""农虞商""农工商贾""农工商虞""农工虞商贾""农畜工虞商贾"并说."农"指示职业即经济生活主题,并不具有阶级等次区分的意义."农"作为社会身份,又有"农民""农夫""田农""老农"等表述形式.少年司马迁有"耕牧"经历,熟悉农耕实践,亲近农村生活,对于农业经营有一定了解,对于农人艰苦生活心存同情."农士工女"表述以"农"领先的顺次排列,除了对农耕在当时国民经济格局中地位的肯定而外,也表现出对作为支撑社会基本构成的主要支柱农人的尊重.司马迁似乎并没有对标识为"农"的行业人口进行明朗的阶级划分.《史记》所见"中家""中民",在农业人口中,或许可以对应《汉书》所见"中农".《礼记》"上农夫""中农""下农夫"身份标识对于全面认识当时乡村社会结构有重要意义.他们的社会表现,司马迁应当了解.而"佣耕""庸耕"涉及农村雇佣劳动关系的记录见于《史记》直接的记述.导致秦王朝覆灭与数年社会动荡的民众暴动使用"鉏(榎)"等农具,后世所谓"黔首化为盗贼"者,其主要参与者是"起于陇亩"的农人.而《史记》言"天下之端,自涉发难".所谓"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是由"少时"有"佣耕"经历的农人陈涉自大泽乡"发端".
文献关键词:
《史记》;农;农民;农夫;老农;上农夫;中农;佣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子今
作者机构: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子今-.《史记》"农""农民""农夫"身份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5):5-17
A类:
耕牧,上农夫,佣耕,陇亩,大泽乡
B类:
史记,之身,农商,农工商,商贾,农畜,并说,经济生活,社会身份,老农,司马迁,农耕,亲近,农村生活,农业经营,农人,艰苦,心存,顺次,经济格局,而外,基本构成,明朗,阶级划分,所见,农业人口,口中,汉书,中农,礼记,身份标识,乡村社会结构,当了,雇佣劳动,劳动关系,记述,秦王,王朝,覆灭,数年,会动,动荡,暴动,农具,后世,黔首,盗贼,发难,少时,自大,发端
AB值:
0.40046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