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我国公共利益举报的制度现状与建构路径——日本《公益通报者保护法》的启示
文献摘要:
公共利益举报制度是社会风险发现机制和发现能力的关键一环,更是构建重大社会风险防控机制的重要举措.我国现行的举报规定散见于各行业的法律法规中,且主要针对私益举报进行规定和制度设计,已经与公共利益举报的制度需求不相匹配.2019年国务院提出要在我国建立吹哨人即公共利益举报制度,如何立法是我们当下面临的重要任务.邻国日本于2004年颁布了《公益通报者保护法》,并于2020年进行了修订,十几年来日本公共利益举报制度运行效果良好,对我国启示良多.我国应对公共利益举报制度进行专门立法,明确保护主体和保护范围以保护正当公共利益举报行为,设置阶梯式举报程序并应在大型机构内部建立举报机制,明确举报受理机关以强化运行权威性,强化公共利益举报者保护并减轻其责任,明确对报复行为的罚则以强化对公共利益举报者的保护.
文献关键词:
公益通报者保护法;公共利益举报;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柴瑞娟;周建树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法学院 济南250100;中共上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上海2000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柴瑞娟;周建树-.我国公共利益举报的制度现状与建构路径——日本《公益通报者保护法》的启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3):152-162
A类:
公共利益举报,公益通报者保护法,通报者
B类:
制度现状,建构路径,举报制度,大社,社会风险防控,风险防控机制,散见于,私益,吹哨人,邻国,十几年来,来日,制度运行,运行效果,良多,专门立法,保护主体,保护范围,举报行为,阶梯式,举报程序,大型机,受理,行权,权威性,举报者,报复,罚则,制度构建
AB值:
0.2385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