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工业化背景下30年来中国东北地区自然资源时空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文献摘要:
[研究目的]基于1990—2018年间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植被、气象等数据,对位于东北地区自然资源时空变化及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方法]按照东北地区自然?地理?资源分布规律,通过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区划分析手段,将研究区划分为7个二级自然资源亚区和14个三级自然资源地区,分析其近30年来(1990—2018年)自然资源时空动态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近30年,研究区最主要的变化是森林、草地转变为耕地、水体与湿地,同时大量耕地被开发为建设用地,以及草地的荒漠化现象较突出.这与当地的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强农惠农政策等关系紧密.(2)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尤其是I1、I5、I6、I7二级亚区(I1三江平原温带耕地亚区、I5小兴安岭山地温带森林亚区、I6山前平原温带耕地亚区和I7松辽平原温带草耕亚区).(3)森林、草地转变为耕地,大量面积的草地荒漠化等变化类型,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生态贡献率较大.[结论]近30年,研究区大量森林、草地转变为耕地和水体与湿地,大量耕地被开发为建设用地以及草地荒漠化加剧,其I1、I5、I6、I7二级亚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趋势较显著,森林、草地转变为耕地以及草地荒漠化等变化类型对此现象的生态贡献率较大.
文献关键词:
工业化;城镇化;土地利用变化;自然资源;时空动态特征;生态环境效应;驱动力;国土资源调查工程;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郑艺文;李福杰;刘晓煌;常铭;赵宏慧;赖明;张子凡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自然资源要素耦合过程与效应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552;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北京100055;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黑龙江牡丹江15700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郑艺文;李福杰;刘晓煌;常铭;赵宏慧;赖明;张子凡-.工业化背景下30年来中国东北地区自然资源时空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中国地质,2022(05):1361-1373
A类:
国土资源调查工程
B类:
中国东北地区,时空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目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EM,区域生态环境,资源分布,定量计算,分析手段,亚区,源地区,时空动态特征,地被,发为,建设用地,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强农惠农,惠农政策,系紧,生态环境质量,I1,I5,I6,I7,三江平原,地亚,小兴安岭,地温,温带森林,山前,松辽平原,草地荒漠化,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土地利用变化
AB值:
0.2677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