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如何在语用转向后重提语义表征?——以戴维森和布兰顿为例
文献摘要: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对语义的理解经历了从指称关系到语用推论、用语用层面的共识代替语义层面的表征的"语用转向".本文将通过考察戴维森和布兰顿的语义学方案阐明,试图在语义和语用之间做出选择的理论视域是狭窄的.戴维森意在阐明,为了让解释者和说话者共同意指某个公共事物或事件,世界和语言之间必须存在某种更为基础的同构性.基于同样的诉求,布兰顿认为我们必须在推论实践的终点用清晰的逻辑表达语汇来刻画语义推论的表征维度.从一种更为整全的语义观出发,他们尝试在语用的语境中重新讨论语义表征,从"语言使用者在世界中"的图景出发探讨语言和世界的深刻关联.这些思考从根本上表明,关于语义的探讨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转向",而是一个将各种因素都纳入考量的开放性议题.
文献关键词:
语义;语用;表征;戴维森;布兰顿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孙宁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 上海 20043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宁-.如何在语用转向后重提语义表征?——以戴维森和布兰顿为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35-43
A类:
语用推论
B类:
重提,语义表征,戴维森,布兰顿,上世,中叶,指称关系,语用层面,语义层面,通过考察,语义学,理论视域,说话,意指,某个,公共事物,同构性,逻辑表达,语汇,画语,整全,论语,语言使用,各种因素
AB值:
0.30927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