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戏曲史相关概念在"十七年"时期的确立及其学科史意义
文献摘要:
民国时期的戏曲史研究尚未广泛运用概念思维,戏曲史相关概念在"十七年"时期基本成型:"戏曲"概念被固定,经过辞书、词典的书写,作为与其他艺术门类或文学样式相区别的一种形式,它的较详细的"身份信息"被公布.不同历史时期盛行的各戏曲"品种"的纷繁称谓在此期统一,并作为概念被正式提出."声腔""剧种"等新概念被提出并稳定.上述概念建设工作可分成旧概念的商榷、旧称谓的定义、新概念的提出三类.概念确立所具有的学科史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标志着学科研究思维方式的逐步完善;体现了戏曲史学术共同体的渐次成型;开启了现当代戏曲史阐述的新思路.
文献关键词:
十七年;戏曲史学;概念;称谓;定义;学科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黄静枫
作者机构: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上海20004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静枫-.戏曲史相关概念在"十七年"时期的确立及其学科史意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6):96-105
A类:
学科史意义
B类:
十七年,民国时期,辞书,词典,艺术门类,学样,样式,身份信息,不同历史时期,盛行,纷繁,称谓,声腔,剧种,新概念,商榷,旧称,概念确立,研究思维,逐步完善,戏曲史学,学术共同体,渐次,现当代
AB值:
0.3156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