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赋魅与认同:新中国初期边地诗歌的国家形象建构
文献摘要:
国家形象建构,事关一个国家的团结稳定与长治久安.在新中国初期,新的民族政策的施行和新的边疆治理模式的形成促进了边地诗歌创作的"异军突起",为建构"多元一体"的国家形象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多民族语境下,边地诗歌从风景、新人、民族文化等层面,通过边地风景重构、革命新人型塑和民族文化发掘等,对国家形象的多维空间进行了"翻新"和拓展,实现了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再造与民族国家认同感的生成.在建构新中国国家形象过程中,边地诗人以"他者"视角,采用"赋魅"策略,视认同为旨归,通过文学"想象"等方式,实现了民族国家共同体之同步建构,为新生政权合法性及合理性地位的取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诗歌文本资源.
文献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多民族语境;边地诗歌;国家形象;建构与认同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姚洪伟;蒋登科
作者机构: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重庆 北碚40071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姚洪伟;蒋登科-.赋魅与认同:新中国初期边地诗歌的国家形象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2(09):166-173
A类:
边地诗歌,多民族语境
B类:
赋魅,新中国初期,国家形象建构,长治久安,民族政策,边疆治理,诗歌创作,异军突起,多元一体,型塑,文化发掘,多维空间,翻新,中国国家形象,民族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感,他者,旨归,资借,文本资源,建构与认同
AB值:
0.26336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