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新发展阶段相对贫困的教育治理机制与行动路径
文献摘要:
相对贫困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排斥现象,集中反映为贫困人口在有限的社会资源竞争中处于弱势.新发展阶段,我国相对贫困的界定与测度不仅存在一般性特征,而且还具有独特的中国视角和时代特点.鉴于相对贫困源于贫困人口心力资本低、人力资本弱、社会资本乏等多重发展性因素叠加,教育必然成为相对贫困治理的重要选择.教育通过"强心""增能"和"赋权",可提升相对贫困人口的心力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助力相对贫困人口跨越相对贫困区间.在新发展阶段,相对贫困的治理:一要"做实"基础教育,改变相对贫困人口的"认知图式",优化其心力资本以治理心理性贫困;二要"做优"职业教育,增强相对贫困家庭的"可行能力",提升其人力资本以治理经济性贫困;三要"做强"高等教育,拓展相对贫困人群的学缘、业缘和姻缘等互动关系,提高其社会资本质量以治理社会性贫困.
文献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相对贫困;贫困治理;教育治理;共同富裕
作者姓名:
余应鸿;张翔
作者机构:
西南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重庆 400715;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引用格式:
[1]余应鸿;张翔-.新发展阶段相对贫困的教育治理机制与行动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176-184
A类:
社会资本质量
B类:
教育治理,行动路径,社会排斥,集中反映,社会资源,资源竞争,国相,仅存,一般性,中国视角,时代特点,重发,发展性,相对贫困治理,强心,增能,相对贫困人口,贫困区,贫困的治理,一要,基础教育,变相,认知图式,心理性,增强相,相对贫困家庭,可行能力,贫困人群,业缘,姻缘,治理社会
AB值:
0.32417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