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西战争传统与战争观念比较研究
文献摘要:
从人的自然本性、生存环境、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宗教信仰等多重因素中探寻中西战争传统与战争观念的异同.可以发现,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即男性荷尔蒙的驱动,中国远古神话和古希腊战争神话都不约而同赞颂生命、勇气和力量之美;从人的生存环境看,从黄河流域繁衍发展的华夏先民自古安于农耕生活,求稳求安而不好战,造就了以防御性为基础的军事传统,而草原的广袤、森林的阴鸷和海洋的辽阔造就了欧洲很多民族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赋予其向外扩张的强烈欲望;从政治上看,华夏先民在民族融合的战争中是以汉民族早熟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文化同化周边的少数民族,而不主动发动侵犯异族的战争,而欧洲的政治版图则变化剧烈,其三千多年的战争历史既是一个弱肉强食、强国争霸的历史,又是一个文化融合、推动文明发展的历史;从宗教信仰看,历代中国都是封建帝王专制的大一统社会,政教分离,宗教无法干预政治,因此,中国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宗教战争,而欧洲的宗教力量十分强大,甚至可以通过国家的力量发动战争,由罗马天主教发动的历时二百年的十字军的九次东征就凸显了宗教对于欧洲政治的巨大影响;在战争哲学观上,中国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战争观,对战争取审慎态度,注重战争道德伦理,师出有名,战之有道,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战争的最高境界.西方战争思想比较博杂,早期的基督教战争思想倾向于"慎战",中世纪后期好战思想逐渐抬头,18、19世纪主张以战争解决国家纷争的思想占了上风,直至20世纪下半叶,反战思想才逐渐有了市场.中西战争观的差异在战争审美观上反映为崇德和崇力两条不同发展路径,并深刻影响了中西战争文学创作.以德为先,讲求信义,注重人伦,铸就了中国战争文学崇尚道德英雄的审美特性,而不受伦理道德制约的尚武精神不断强化西方战争文学的非理性,直至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造成人类巨大灾难,战后西方开始超越功利层面反思战争,掀起了人道主义反战文学的创作热潮.
文献关键词:
中西战争传统;战争哲学;战争审美;战争小说
作者姓名:
陈颖
作者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引用格式:
[1]陈颖-.中西战争传统与战争观念比较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193-206
A类:
中西战争传统,不好战,仰看,战争哲学,战争审美
B类:
战争观,观念比较,自然本性,生存环境,经济资源,宗教信仰,多重因素,荷尔蒙,远古,古神,神话,古希腊,不约而同,赞颂,勇气,人的生存,黄河流域,繁衍,华夏,先民,自古,安于,农耕,求稳,防御性,草原,广袤,阴鸷,辽阔,多民族,崇尚,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强烈欲望,民族融合,汉民族,早熟,政治制度,异族,版图,其三,三千多年,争霸,文化融合,文明发展,封建,帝王,专制,大一统,政教分离,中国历史,教战,发动战争,罗马,天主教,二百年,十字军,九次,东征,政治的,巨大影响,哲学观,孔孟,审慎,道德伦理,师出有名,不战,最高境界,思想比较,基督教,思想倾向,慎战,中世纪,抬头,纷争,上风,下半叶,异在,审美观,崇德,战争文学,文学创作,以德为先,讲求,信义,重人,人伦,铸就,审美特性,伦理道德,尚武精神,非理性,二次世界大战,大灾难,战后,超越功利,人道主义,反战文学,战争小说
AB值:
0.4436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