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行政级别、城市规模与土地产出效率
文献摘要:
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强调通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强化政府的行政化管理.行政级别作为国家政治权力在地理空间上的体现,对城市的资源配置、社会治理、政策规划实施起到重要作用.城市可以凭借行政级别的优势在中国的行政区经济发展模式下获取正反馈效应,因此从行政级别的角度理解城市发展也就抓住了中国特色的行政区经济模式的关键.研究首先对我国行政级别的制度背景、演化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展开系统性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运用新经济地理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对行政级别、城市规模与土地产出效率之间的影响关系展开研究.分别从权力职能、财政能力、资源配置三个维度分析城市行政级别对土地产出效率的推动作用,由规模集聚、过度积累两个维度分析城市规模对土地产出效率的倒U型结构作用,再从行政区与经济区发展协同的角度分析城市行政级别与城市规模对土地产出效率的协同作用.在实证研究部分,研究通过对我国特色政治制度下行政级别设定的分析,将城市行政级别、城市规模、土地产出效率纳入统一的面板数据模型中进行定量分析,在对数据进行单位根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6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进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并通过内生性检验对模型内变量之间的干扰问题进行控制.为进一步探寻城市规模对土地产出效率倒U型作用下存在的最优区间值,研究利用门槛效应模型以全社会资本存量作为门槛变量通过500次自抽样门槛效应检验对城市规模存在的结构变化点进行探寻.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行政级别对土地产出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第二,城市规模对土地产出效率呈现倒U型作用,城市在387万人时处于最优城市规模;第三,行政级别、城市规模对土地产出效率的协同作用较小,现阶段城市行政级别与城市规模之间存在不协调的现象.最后,研究在着眼长远发展展开行政区划设置,强化行政区划设置在城市空间治理中的作用、通过行政区划制度协调行政区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空间结构体系的良性健康发展、促进行政区划设置与土地产出效率的协同作用,提升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与城市发展的匹配程度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文献关键词:
行政级别;最优城市规模;土地产出效率;行政区划设置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曾鹏;李洪涛
作者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大连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曾鹏;李洪涛-.行政级别、城市规模与土地产出效率)[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170-186
A类:
土地产出效率
B类:
行政区划管理,管理条例,行政区划设置,行政化管理,国家政治,政治权力,地理空间,政策规划,规划实施,行政区经济,经济发展模式,正反馈,反馈效应,经济模式,制度背景,演化发展,梳理分析,空间政治经济学,学的视角,新经济地理,规模经济理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发展理论,影响关系,从权,财政能力,维度分析,城市行政级别,结构作用,经济区,研究部,政治制度,入统,面板数据模型,单位根,格兰杰因果检验,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固定效应模型,内生性检验,内变量,干扰问题,下存,最优区间,研究利用,门槛效应模型,资本存量,自抽样,门槛效应检验,变化点,理论与实证,最优城市规模,展展,开行,城市空间治理,制度协调,区域空间结构,空间结构体系,良性健康,城市土地资源,土地资源配置
AB值:
0.249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