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CoP助催化光芬顿中单线态氧协同表面吸附羟基自由基降解苯酚
文献摘要:
H2O2是一种绿色的化学试剂,常作为氧化剂应用于水污染控制领域.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们通过光催化、电催化以及催化剂催化等手段开发了许多原位生成H2O2直接参与有机污染物降解的方法.而在这些基于催化反应生成的H2O2的非均相芬顿或类芬顿反应中,催化剂的表面或剪切面经常会发生物质吸附、H2O2的生成与活化以及活性氧物种(ROS)的生成等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过程和机制非常复杂,而且多数研究并未对此给出清晰的解释.一般来说,不同ROS在水溶液中的氧化性、寿命和扩散距离不同.例如,?OH的氧化性非常强(2.80 V),但寿命短(<1×10-6 s),因而扩散距离非常有限,若在非均相催化剂表面生成便无法扩散到溶液中;而1O2的氧化性相对较弱(2.20 V),寿命较长(2×10-6 s),扩散距离较长,可扩散到溶液中(固液界面处)去氧化弱极性有机分子.受此启发,本文采用简单的两步法制备了光催化中常用的助催化剂CoP,构建了能产生各种ROS的CoP/Fe2+/AM1.5体系,并研究其对苯酚等各种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以及降解机理.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纯净的CoP材料,且由于其性质活泼,CoP表面与空气接触后被氧化生成了一层氧化层.通过引入Fe2+和模拟太阳光(AM1.5)辐射构建的CoP/Fe2+/AM1.5体系能有效降解染料、酚类和抗生素等多种有机污染物,其中对主要目标污染物苯酚的降解率在2 h内达79.9%.自由基猝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检测证实,CoP/Fe2+/AM1.5体系存在三种活性氧物种,为?OHads,?O2-和1O2.进一步结合苯酚及其中间产物的液相色谱图和邻羟基苯甲酸的荧光图可以发现,在CoP/Fe2+/AM1.5体系中,1O2和表面吸附的?OHads之间存在协同效应.一方面,CoP表面带负电荷,容易吸附H+和铁离子;利用暴露的还原中心(Pδ-)的还原能力,可以在其表面控制H2O2的生成和活化以及铁离子的循环.另一方面,通过CoP表面暴露的氧化中心(Co3+)实现表面?O2-到1O2的可控生成.此外,CoP表面吸附的Fe2+促进了H2O2活化为?OHads,而AM1.5辐照则促进了CoP光生电子的产生及其表面?O2-向1O2的转化.在降解过程中,由于1O2具有迁移到剪切面的能力,有效促进了苯酚的羟基化,使苯酚变成了极性更强的有机物并吸附在CoP表面,随后该有机物被其表面的?OHads矿化.1O2和?OHads之间的协同作用是苯酚发生羟基化、开环和降解等反应的原因.这一新机制的研究有望为揭示活性氧物种与有机污染物之间的表界面反应提供新的视角.
文献关键词:
表面羟基自由基;单线态氧;协同效应;羟基化;光芬顿
作者姓名:
俞浩然;刘丹旭;王恒屹;于海爽;闫青云;嵇家辉;张金龙;邢明阳
作者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和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多介质环境催化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23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俞浩然;刘丹旭;王恒屹;于海爽;闫青云;嵇家辉;张金龙;邢明阳-.CoP助催化光芬顿中单线态氧协同表面吸附羟基自由基降解苯酚)[J].催化学报,2022(10):2678-2689
A类:
OHads,表面羟基自由基
B类:
CoP,光芬顿,单线态氧,氧协同,表面吸附,苯酚,H2O2,化学试剂,氧化剂,水污染控制,控制领域,科研工作,光催化,电催化,原位生成,直接参与,有机污染物降解,催化反应,非均相芬顿,类芬顿反应,剪切面,生物质,活性氧物种,ROS,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非常复杂,出清,一般来说,水溶液,氧化性,扩散距离,寿命短,非均相催化剂,面生,1O2,固液界面,去氧化,两步法,助催化剂,Fe2+,AM1,降解能力,降解机理,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光电子能谱,纯净,活泼,化生成,氧化层,模拟太阳光,降解染料,酚类,降解率,自由基猝灭,电子顺磁共振,磁共振检测,中间产物,色谱图,苯甲酸,面带,负电荷,H+,铁离子,表面控制,Co3+,可控生成,辐照,光生电子,降解过程,有迁移,羟基化,矿化,开环,界面反应
AB值:
0.2861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