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少层氮化碳光催化剂合成太阳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现状与展望
文献摘要:
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存储可再生能源非常有前景的策略.少层氮化碳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电荷传输距离短、活性位点暴露多等优点,在合成太阳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方面展示出巨大潜力,而成为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少层氮化碳基光催化剂的合成、结构调控及其在合成太阳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领域的研究成果.首先简要介绍了用于少层氮化碳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剥离、热氧化刻蚀、真空冷冻干燥、分子自组装、球磨以及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并讨论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其次,深入分析了少层氮化碳的化学改性(杂原子掺杂、缺陷工程、异质结构)、微结构调控(零维量子点、一维纳米带、二维纳米网片、三维纳米组装体)对其电子结构、光学性质、电荷分离和迁移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改性策略,分别从光催化反应三个过程(光的捕集、光生电荷分离和迁移及表面催化反应)讨论其对于少层氮化碳基材光催化活性的促进作用以及存在的不足,涉及的反应包括光催化分解水、CO2还原、氮气还原合成氨、光合成过氧化氢和光催化有机小分子合成.最后,从光催化剂设计、光催化反应体系、反应机理和反应器四个方面讨论了少层氮化碳基光催化剂在合成太阳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对于催化剂设计,其表面态决定光催化性能.目前定量研究催化剂表面缺陷和光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未来在精确控制少层氮化碳基光催化剂的表面态方面需要更多的研究工作;另外,目前报道的助催化剂大多是大颗粒或者纳米粒子,未来应将具有高活性的单原子或单活性位点与少层氮化碳结合,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对于光催化反应体系,目前报道的研究工作大部分需要利用使用牺牲剂消耗掉空穴,以实现高效分解水产氢、CO2还原、合成氨,从而导致成本较高.将原本消耗牺牲剂端的氧化半反应替换为附加值更高的化学品同时产氢、CO2还原或者N2还原则可以充分利用光生电子和空穴,减少浪费.目前报道的大部分反应机理和反应路径依赖于假设,缺少确凿的证据,可以利用先进的原位技术如时间分辨光谱、瞬态和稳态光谱应该用来研究少层氮化碳的激发态载流子动力学和反应中间物种,进而阐明反应路径.对于反应器,目前反应采用的都是罐子反应器,但存在传质受限和催化剂分离与回收成本问题,结合工业化需求,未来可开发流动反应器来解决上述问题.此外,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对于繁琐的催化剂筛选以及预测提供了快捷路径,这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文献关键词:
少层氮化碳;光催化剂;合成技术;结构调控;太阳燃料和化学品
作者姓名:
陈方帅;吴崇备;郑耿锋;曲良体;韩庆
作者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原子分子簇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光电转换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先进材料实验室, 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上海市分子催化和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438;清华大学化学系, 有机光电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方帅;吴崇备;郑耿锋;曲良体;韩庆-.少层氮化碳光催化剂合成太阳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现状与展望)[J].催化学报,2022(05):1216-1229
A类:
少层氮化碳,太阳燃料和化学品
B类:
催化剂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现状与展望,接转,可再生能源,碳材料,比表面积,电荷传输,传输距离,活性位点,展示出,巨大潜力,碳基光催化剂,合成方法,热氧化,刻蚀,真空冷冻干燥,分子自组装,球磨,化学气相沉积,沉积技术,不同方法,化学改性,杂原子掺杂,缺陷工程,异质结构,微结构调控,零维,量子点,维纳,纳米带,纳米网,网片,纳米组装,组装体,电子结构,光学性质,改性策略,光催化反应,捕集,光生电荷分离,基材,光催化活性,光催化分解水,氮气,合成氨,光合,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设计,反应体系,反应机理,表面态,光催化性能,前定,定量研究,表面缺陷,精确控制,助催化剂,大颗粒,纳米粒子,高活性,单原子,牺牲剂,消耗掉,空穴,产氢,N2,利用光,光生电子,减少浪费,反应路径,路径依赖,确凿,时间分辨光谱,瞬态和稳态,激发态,载流子动力学,反应中间物种,明反,罐子,传质受限,回收成本,成本问题,流动反应器,快捷路,合成技术
AB值:
0.2689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