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源于院内收治川崎病患者110例,首次丙种球蛋白大剂量治疗后有效患者为敏感组85例,无反应患者为无反应组25例,对两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后续治疗进行探讨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改变、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四肢末端改变;无反应组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高于敏感组(P<0.05);两组丙种球蛋白(IVIG)首治时间、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丙氨酸转氨酶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结果,PLT、WBC是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危险因素(P<0.05);无反应组25例追加丙种球蛋白,其中18例患者追加1次同剂量丙种球蛋白(2 g/kg)者退热,7例患者在追加1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2 g/kg)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退热.所有患者均同时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结论: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临床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较高,PLT、WBC是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危险因素,患者确诊时一旦出现PLT、WBC异常,应警惕无反应型发生.追加治疗中激素可使用,效果明显.
文献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颈部淋巴结肿大;糖皮质激素;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曾雪;银晓芳
作者机构:
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邵阳 422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曾雪;银晓芳-.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1):64-66,77
A类: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
B类:
临床特点,探讨分析,内收,大剂量,后续治疗,主要临床表现,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四肢,大发生,IVIG,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比例,红细胞沉降率,丙氨酸转氨酶,统计学差异,病危,退热,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追加治疗
AB值:
0.11920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