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建筑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演变与发展
文献摘要:
从地震作用取值的历史演变,揭示小震和中震设计的内在联系,还原小震设计的本质.初期,地震工作学者提出了地震系数法,地震作用为单一水平侧向力.此后,随着地震加速度反应谱的建立,各国开始采用反应谱理论计算地震作用,反应谱最大加速度值以前期单一地震作用为基础确定,可称为小震计算阶段.设防烈度地震(中震)提出后,抗震设计进入中震反应谱计算阶段,由于以此计算的地震作用大幅提高,各国为保证规范的延续性,对中震计算的地震作用进行了折减,高延性结构折减后与小震值相当.我国基于概率可靠度回归小震的地震作用取值,同时增加了抗震措施以大幅提高结构延性,此设计方法经受住了地震考验.
文献关键词:
规范对比;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地震系数法;反应谱法;反应修正系数
作者姓名:
薛彦涛;魏琏;黄世敏
作者机构: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13;深圳市力鹏工程结构技术有限公司,深圳51803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薛彦涛;魏琏;黄世敏-.建筑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演变与发展)[J].建筑结构,2022(17):5-13
A类:
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中震设计,地震系数法,反应修正系数
B类:
演变与发展,历史演变,水平侧向,侧向力,着地,地震加速度,加速度反应谱,谱理论,最大加速度,可称,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延续性,概率可靠度,抗震措施,结构延性,法经,经受,规范对比,反应谱法
AB值:
0.29312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