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156例于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行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的患者资料,统计术后MCI的发生情况并分组(MCI组及非MC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术后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颅内血管狭窄患者156例中术后并发认知障碍48例(30.77%,48/156),术后未并发认知障碍108例(69.23%,108/156)。比较MCI组与非MCI组患者基线资料,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收缩压、血管狭窄程度、病变血管数≥2支、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血清内皮细胞微颗粒(EMP)水平、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是影响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MCI的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血管狭窄程度(>50%)、病变血管数(≥2支)、术前血浆sCD40L和TSP-1及血清EMP水平是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术后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sCD40L、TSP-1及血清EMP水平单项及联合诊断对介入治疗术后发生MCI诊断效能较高,且联合诊断价值最高。
结论:年龄、高血压、血管狭窄程度(>50%)、病变血管数(≥2支)、术前血浆sCD40L和TSP-1及血清EMP水平均是影响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术后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血浆sCD40L、TSP-1及血清EMP水平对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MC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文献关键词:
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红艳;郑文权;刘海涛
作者机构:
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平顶山 467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红艳;郑文权;刘海涛-.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22(16):41-45
A类:
B类:
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术,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MCI,神马,总医院,术后并发,认知障碍,收缩压,血管狭窄程度,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内皮细胞,微颗粒,EMP,白细胞分化抗原,sCD40L,血小板反应蛋白,TSP,Logistics,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诊断效能,联合诊断价值
AB值:
0.1260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