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南海东北部陆坡区浮游有孔虫壳体的原位微区Mg/Ca分析
文献摘要:
有孔虫碳酸钙质壳体是海洋沉积物中普遍存在的环境记录载体之一,原位微区分析技术的发展为更进一步详细、直观地了解有孔虫壳体内微量元素的分布和变化提供了新方法,并带动了应用有孔虫壳体微区的元素含量和比值作为工具进行古环境反演相关研究的快速发展.利用电子探针(EPMA)、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并结合扫描电镜,对南海东北部陆坡区表层沉积物中的 Globigerinoides ruber、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 和 Globorotalia inflata 4种浮游有孔虫壳体的Mg/Ca进行了原位地球化学分析.电子探针面扫描结果显示,G.ruber具有多条高Mg条带,这些周期性的条带变化可能与共生藻类有关;而N.dutertrei、P.obliquiloculata和G.inflata外部具有较厚的低Mg方解石壳.同时,LA-ICP-MS测试结果也显示出N.dutertrei、P.obliquiloculata和G.inflata的壳体中存在明显的低Mg/Ca层,而G.ruber中可见多组Mg/Ca比的高低变化,这与电子探针面扫描的结果一致.有孔虫自身的生物矿化过程会影响壳体中Mg/Ca比的分布,而污染相的存在会导致Mg/Ca测试结果的偏高.因此,认为有孔虫壳体Mg/Ca比的较大变化不仅受到周围海水温度的影响,而且还与共生藻等因素有关.此外,利用LA-ICP-MS测试可获得较为可靠的Mg/Ca比,避免了常规复杂的前处理过程,可以为今后高效、快速、高空间分辨率、低样品量的测试提供技术依据.
文献关键词: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电子探针;Mg/Ca比;温度
作者姓名:
张广璐;杨俊;龙海燕;赵彦彦;邹立;魏浩天;刘盛;杨丹丹;孙国静
作者机构:
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青岛266237;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266100
引用格式:
[1]张广璐;杨俊;龙海燕;赵彦彦;邹立;魏浩天;刘盛;杨丹丹;孙国静-.南海东北部陆坡区浮游有孔虫壳体的原位微区Mg/Ca分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2(06):43-58
A类:
Neogloboquadrina,dutertrei,Globorotalia,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
B类:
南海东北部,陆坡区,浮游有孔虫,壳体,Mg,碳酸钙,钙质,海洋沉积物,录载,原位微区分析,更进一步,微量元素,元素含量,古环境,电子探针,EPMA,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表层沉积物,Globigerinoides,ruber,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inflata,地球化学,化学分析,面扫描,扫描结果,多条,条带,共生藻,藻类,较厚,方解石,生物矿化,矿化过程,海水温度,规复,前处理过程,高空间分辨率,样品量
AB值:
0.271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