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北部湾全新世海侵演进及其与气候、冰川关系分析
文献摘要:
北部湾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大型海湾且资源丰富,了解其演进变化过程是环境保护、利用和预测的基础;在接近湾口的南部海盆进行了岩芯钻取,并对样品进行较高分辨率地球化学元素Sr、Ba和微体古生物化石测试、鉴定和14C测年.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微体古生物化石丰富,有孔虫共有42属67种,主要为表层暖水种和近岸浅海种,硅藻有19属29种,主要为浅海广温广盐种.海侵进程可分为古河口湾、古海湾、近现代和现代海湾三个基本阶段.有孔虫和硅藻优势种以及Sr/Ba变化呈连续性和波动性,Sr/Ba为0.64~1.11,与有孔虫丰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硅藻丰度则相反.浮游有孔虫优势种Globigerinoides quadri-lobatus和G.ruber两者在上述各阶段平均为69.62%~93.50%,硅藻优势种Cyclotella striata则为39.39%~100.00%,次优势种有C.stylorum等,余下围绕其波动变化并具有分散性.模拟古水深序列线性增加斜率为3.091 m/ka,沉积速率亦同为增加,但前者截距、斜率远高于后者.Sr/Ba和有孔虫丰度于6.0~5.0 ka出现短暂峰值,相对增幅为16.11%~344.74%,显示冷暖天气系统进退交互和海平面波动剧烈,对比同期北部近岸所取全新统岩性和微体古生物、Sr/Ba分析结果,显示中全新世以来接受明显海侵.晚全新世4.0 ka尤其是3.0 ka以来上述海盆岩芯Sr/Ba总体处于最低值区间且小幅波动,其后期海退特征与近岸Sr/Ba分析结果可对应,对比可见近岸高海面遗迹集中出现于6.0~3.0 ka.以上全新世以来Sr/Ba阶段变化与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和冰期旋回相对应,并与印—太海域海平面变化模式相似.北部湾约自1.0 ka进入现代模式以全面进行岸线修固,对应全球和区域出现阶段性冰进和降温,可再划分前小冰期至现代暖期三个亚阶段,对比可见喜马拉雅—西藏高原造山带1.0 ka前后、小冰期冰进活跃,冰进事件时间分布最为密集.综合认为:北部湾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应存在中全新世高海面以及古大北部湾等,属于印—太海平面变化体系,一级低地体系主导了海侵主体行径,海侵通过水平传播以及垂向冲刷动力地貌效应维持海盆主体,早、中全新世海侵由热带气候系统所推动,中全新世由于其缩退而使得高海面势能向近岸次级低地传播侵没,依次属于主动(聚集)、被动(释放)两种不同机制而奠定了现代北部湾的基础,可知地质构造背景条件和气候因素起着关键作用,现代北部湾的形成与代表西风环流和极涡扩张的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冰进等存在遥相关.
文献关键词:
北部湾;海侵;演化;气候;冰川
作者姓名:
黄向青;梁开;习龙;夏真;张顺枝
作者机构:
自然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东广州 51007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向青;梁开;习龙;夏真;张顺枝-.北部湾全新世海侵演进及其与气候、冰川关系分析)[J].地球学报,2022(01):49-64
A类:
quadri,lobatus,stylorum
B类:
北部湾,全新世海侵,冰川,关系分析,亚热带,带大,海湾,变化过程,海盆,地球化学元素,Sr,Ba,微体古生物,古生物化石,14C,分析对比,暖水,近岸,浅海,硅藻,盐种,古河,河口湾,近现代,优势种,波动性,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ruber,Cyclotella,striata,次优,余下,波动变化,分散性,拟古,古水深,ka,沉积速率,截距,冷暖,天气系统,进退,平面波,岩性,中全新世,晚全新世,最低值,小幅,海面,遗迹,区域气候,旋回,海域,海平面变化,现代模式,岸线,小冰期,现代暖期,喜马拉雅,西藏高原,造山带,事件时间,时间分布,气候变化响应,大北,级低,行径,过水,水平传播,冲刷,动力地貌,地貌效应,热带气候,气候系统,势能,次级,地质构造,构造背景,气候因素,西风环流,极涡,青藏高原,遥相关
AB值:
0.35828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