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发病机制和诊疗新进展
文献摘要:
角膜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角膜移植术后及糖尿病患者眼内手术后,可发生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ersistent corneal epithelial defect,PED).尽管其发病率不高,但若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如继发引起角膜感染或加重、基质溃疡、穿孔、瘢痕甚至视力丧失.PED的致病原因多样,可由多种机制介导.在临床上,即使对PED进行了积极的治疗,角膜上皮仍可能难以愈合,在治疗中具有一定挑战性.目前,对于PED的治疗,标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使用绷带镜和人工泪液,旨在为角膜上皮层提供屏障保护;而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针对上皮再生和角膜神经重新支配;此外,近年来还涌现了一些有潜在治疗价值的药物和方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PED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和治疗,重点介绍了一些新型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
文献关键词: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生长因子;临床治疗;治疗进展
作者姓名:
林铁柱
作者机构:
110000 中国辽宁省沈阳市,何氏眼科医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林铁柱-.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发病机制和诊疗新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22(06):955-959
A类: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
B类:
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移植术,糖尿病患者,眼内手术,手术后,persistent,corneal,epithelial,defect,PED,处理不当,严重后果,发引,穿孔,瘢痕,视力,致病原因,绷带镜,人工泪液,皮层,屏障保护,上皮再生,角膜神经,潜在治疗,治疗价值,诊断和治疗,治疗进展
AB值:
0.2842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