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香豆素类相关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香豆素类(包括华法林过量和毒鼠药中毒)相关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院区血液科诊治的6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香豆素类类型分为A组(华法林过量,34例)和B组(香豆素类鼠药中毒,27例)。A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32~82岁(中位年龄71岁);B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19~88岁(中位年龄53岁)。出血症状严重者给予静脉滴注维生素K
1 10~60 mg/d,辅以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比较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及维生素K
1解毒时间。采用
t检验。
结果:A组华法林过量伴出血表现患者维生素K
1治疗前PT[(111.58±46.50)s]、APTT[(100.02±20.58)s]与治疗后PT[(17.13±4.30)s]、APTT[(37.77±58.91)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华法林过量无出血表现患者仅需暂停华法林。B组香豆素类鼠药中毒患者维生素K
1治疗前PT[(102.13±75.34)s]、APTT[(84.02±48.24)s]与治疗后PT[(17.39±4.43)s]、APTT[(33.03±7.78)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华法林过量伴出血表现患者维生素K
1解毒时间1 d,香豆素类鼠药中毒患者维生素K
1解毒时间1个月至1年,两者维生素K
1解毒时间不同(
P<0.01)。
结论:华法林、香豆素类鼠药均属于香豆素类抗凝剂,其用药过量或中毒,维生素K
1治疗均有效;因为2种药物使用目的及半衰期不同,故两者过量后的解毒方式不尽相同。
文献关键词:
香豆素类;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华法林;毒鼠药;维生素K
1;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诗馨;黄月琴
作者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院区血液科,泉州 362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诗馨;黄月琴-.香豆素类相关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4):3551-3554
A类:
毒鼠药
B类:
香豆素类,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临床分析,华法林,临床特点,东海,院区,血液科,出血症状,严重者,静脉滴注,K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解毒,暂停,抗凝剂,药物使用,半衰期
AB值:
0.13606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