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用于腰椎手术的临床体会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腰椎手术术后拔管期的影响,探讨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第970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标准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E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8.0±7.5)岁;F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7.4±7.2)岁。麻醉诱导时,所有患者均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0.3 mg/kg,E组伍用艾司氯胺酮0.5 mg/kg,F组伍用芬太尼5 μ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完成后1 min(T2)、5 min(T3)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准确活动双下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和
χ2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T0时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T1时MAP较T0时均显著降低[E组(90.5±7.9)mmHg(1 mmHg=0.133 kPa)比(99.6±8.2)mmHg、F组(89.0±9.8)mmHg比(97.5±5.7)mmHg,均
P<0.05];气管插管后,E组患者MAP快速回升,T2[(101.4±10.9)mmHg]、T3[(99.5±7.3)mmHg]时点同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组患者T2[(91.5±6.9)mmHg]、T3[(92.1±7.9)mmHg]时同T0时比较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麻醉诱导后,F组患者HR波动较为明显,T1时[(61.4±7.5)次/min]较T0时[(67.7±10.7)次/min]显著降低,插管后T3时[(73.1±10.1)次/min]较T0时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E组患者各时点HR均无显著变化(均
P>0.05)。E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拔管后准确活动双下肢时间均显著低于F组[(10.3±0.8)min比(13.5±1.5)min、(7.9±2.3)min比(9.1±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E组患者苏醒期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3.33%(1/30)比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术后认知功能恢复,降低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文献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全身麻醉;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腰椎手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鞠衍馨;于凯华;田德民;刘志武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零医院麻醉科,烟台 264100;威海市立医院疼痛科,威海 2642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鞠衍馨;于凯华;田德民;刘志武-.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用于腰椎手术的临床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3):3359-3362
A类:
B类:
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腰椎手术,临床体会,对血流动力学,手术术后,解放军,择期,全身麻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Society,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标准,字法,芬太尼,静脉注射,依托咪酯,苯磺酸,顺阿曲库铵,导气,气管插管,T0,即刻,heart,rate,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血流动力学变化,拔管时间,双下肢,不良反应情况,单因素方差分析,mmHg,kPa,速回,回升,时点,拔管后,苏醒期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认知功能,功能恢复
AB值:
0.2244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