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效果
文献摘要:
目的:探析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以及对术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CEA治疗的109例患者,男女比66/43,年龄(61.41±6.24)岁。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术前接受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从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恢复情况[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结果数据均导入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
t检验、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术后1 d,观察组QoR-15评分为(103.66±10.16)分,高于对照组(91.86±10.12)分(
t=6.074,
P<0.001)。麻醉前,两组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麻醉后,两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降低(均
P<0.05),在切皮时,观察组HR为(66.86±6.63)次/min、SBP水平为(125.55±9.54)mmHg(1 mmHg=0.133 kPa)、DBP水平为(66.91±9.31)mmHg,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术后1周MMSE评分为(25.66±1.08)分,与对照组(25.76±1.1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62,
P=0.64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1.81%(12/55),较对照组18.51%(10/54)略高,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接受CEA治疗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浅丛神经阻滞效果较高,可降低其术中生命体征的波动幅度,不良反应风险不大,有利于术后恢复,且不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更大影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文献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全身麻醉;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关文川;桑静;宋琼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麻醉与围术期科,郑州 45000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关文川;桑静;宋琼-.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18):2553-2557
A类:
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
B类:
全身麻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不良反应发生率,郑州大学,中心医院,麻醉方案,恢复情况,恢复质量,质量评分,评分量表,Qo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认知功能,Fisher,概率法,切皮,mmHg,kPa,神经阻滞效果,术中生命体征,波动幅度,术后恢复,临床推广
AB值:
0.16497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