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学通报》是安徽省农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以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007-7731CN34-1148/S是国家职称评定认定学术期刊。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刊登作物栽培与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蚕桑、茶园、畜牧、水产及其他农业科学的硬科学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是农业推广领域唯一的科技杂志,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半月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0.53
国内刊号:34-1148/S
国际刊号:1007-7731
♦ 主要栏目:农业发展战略 学术论文报告 专题综述 调查报告 科研成果 农业实用技术 农业高新科技及国内外农业科技信息 动态
♦ 获奖情况: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00,01)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普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安徽省农学会
联系方式
主编:郑之宽
电话:0551-62675980
邮编:230001
邮箱:ahnxtb@sina.com;anhuinxtb@163.com
地址: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内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投稿方式:邮箱投稿或在线投稿。

2、出刊日期:半月刊,每月15日、30日出版。

20221027日星期四

                   


《安徽农学通报》公告

【官网信息】

 

为进一步提高编辑工作现代化水平,方便广大作者在线投稿、查询和编审工作者编稿审稿,《安徽农学通报》已启用“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知网版),新增网上投稿方式(原有投稿邮箱继续使用)。请点击进入《安徽农学通报》主页( www.ahnxtb.cn)左侧的作者投稿系统”,注册后,参考“投稿指南”完成投稿。如投稿过程遇到问题,可来电进行咨询。联系电话:0551-62675980

 

《安徽农学通报》征稿简则

202203期信息】

 

1.《安徽农学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是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安徽省农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2014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A类学术期刊(首批),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博看网等收录,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向海外10多个国家的有关数据库和图书馆赠阅。

2.《通报》特点。以推进农业科学建设、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普教育为宗旨,集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是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研究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

3.栏目设置:设有农业经济·三农”论坛(特色)、农业基础科学、农业生物技术、生态农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信息、林业科学、食品科学、园艺园林、农艺科学、畜牧兽医、水产渔业、蚕茶、农业工程、休闲农业、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农史研究、农业教育及人才培养等。

4.来稿要求:

(1)论文应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论证严谨,文字简炼,层次分明,标点准确,字数5000字以上。文稿格式必须符合《通报》论文写作模板要求,包含: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全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不超过300字符)、关键词(3-5个)、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号、英文题名、作者、单位全称、摘要、关键词均应与中文一致。正文一般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参考文献。同时,文稿应附带第一作者简介及通讯作者简介(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主要学术成就及详细通信地址、电子邮箱等),在篇首页的地脚处注明基金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

(2)文稿请用Word文档格式排版,设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如“1”,“2.1,“3 .1.2”,并一律左顶格;

(3)文稿插图中的文字、符号、数字标清楚,并注明图号、图题。表格采用三线表,一律排成Word生成的电子版,由数据生成的图(或表)请附带上数据源。照片须提供电子版,并保证所描述特征清晰;

(4)生物分类中,科及科以上拉丁学名均用正体,大写开头,例如禾本科Cramineae;属及属以下物种拉丁学名,排斜体,属名(包括亚属名)开头字母大写,种名开头字母小写,命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开头字母大写,排正体。例如稻Oryze astiva L

(5) 文中量、单位和符号必须以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量和单位》规定的外文字母书写,例如:kmmtkghm2dh等,不再使用汉字,例如:公里、米,吨,公斤、公顷、天、小时等。亩换算成hm2;ppm一律改用μL/Lmg/kg

(6) 论文中的所有数字请按《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要求书写。凡是可能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须使用阿拉伯数字。要区分百分点和百分率的概念,例如甲乙两个品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7.9%6.6%,只能说甲比乙高1.3个百分点,不能说高1.3%

(7) 量值范围书写,起始值后不加单位,即不要重复写符号,如1.29.6mL3032℃不要写成1.2mL9.6mL30℃~32℃,唯角度范围10°属例外,百分数63%67%也不能写成6367%

(8) 文稿中时间的表示,不宜用“今年”、“上月”、“本月”等,而要用具体日期;忌用交代不清楚的时间概念,如“去年以来”、“自今年起”、“上月以前”等;年份不可略写,要写全,如不能只写94年;文内日期写成2007615日,收稿日期写成2007-06-15;表格内日期用月在前、日在后,中间加斜线分隔表示,例如:615日写成6/15

(9)参考文献要完整、规范列入,其序号按文中出现先后为序编排。著录格式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编排;

5.来稿文责自负,观点自负;

6.凡发现作者有抄袭、剽窃、数据造假、买卖论文、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实,《通报》有权向作者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管理部门发函通报;

7.编辑部有权对采用稿件作非实质性的文字修改、删节;

8.《通报》为“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系统全文收录期刊,凡向《通报》投稿者,均视为同意在相关网站上或数据库公开,不同意者请提前书面告知编辑部并获得编辑部的书面同意;

9.投稿成功后的一周内,您投稿时的邮箱会收到编辑部正式回复。拟进入审稿流程的稿件将会收到收稿通知,经审核予以发表的,即通知作者支付版面费,未收到正式回复的,一般默认为审核末通过,若有疑问,请向我刊电话咨询。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