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唐都学刊》
本刊始终以高等院校文科师生及海内外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为既定读者群,以古都西安为纵横研究的基准与核心点,尽量突出西安自古迄今的人文特色,辐射整个学术领域中各相关学科。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双月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0.16
国内刊号:61-1056/C
国际刊号:1001-0300
♦ 主要栏目: 汉唐研究 东亚汉学研究 哲学研究 经济学研究 西部文学研究 西部影视文化研究 博士论谭 历史文化研究
♦ 获奖情况: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普刊
♦ 主管单位:西安市教育局
♦ 主办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联系方式
主编:申亚民
电话:029-8824103988258532
邮编:710065
邮箱:tdxk@163.com
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168号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投稿要求:邮箱投稿。

2、官网网址:http://xbbjb.xawl.edu.cn/

 (主办单位官网机构设置教辅单位学报编辑部)

3、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

4、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2023228日星期二

                                                

 

《唐都学刊》作者投稿须知

202301期信息】

 

《唐都学刊》是由西安文理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AMI)扩展期刊。本刊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与培养学术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宗旨,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放眼海外,关注学科发展前沿,注重学术创新,支持对重大学术理论问题的探索与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争鸣,尤其关注对于西部地区的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哲学思想新论点的扶持,主要刊登文、史、哲、经等学科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汉唐研究“关学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热忱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惠赐佳作。

汉代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也是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本刊汉唐研究栏目创立于1991年,专注于汉、唐时期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的研究。自创设以来,发表了大批有质量、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学界知名专家黄留珠、陈铁民、王子今、黄民兴、王双怀等均在本栏目发表过重要文论,海外汉学家也屡屡涉足。

“关学研究栏目是本刊的重点栏目之一。关学是宋代以降关中地域思想文化中最为璀璨的奇葩,也是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性影响的地域性学术流派之一。身居关中书院的《唐都学刊》,开辟关学研究栏目,为关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我们期望此举可以推动关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等重要论断,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也是学术刊物响应习主席号召应尽的义务。基于此,我们开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栏目,诚邀学界专家学者就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及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展开进一步探讨。

现将相关要求做一说明:

(1)论文观点明确,有原创性,资料详实可靠,论证严密科学,文字表述规范流畅,篇幅为万字左右,欢迎万字以上的大作。

(2)论文标题应简明、准确,能概括文章主旨,一般不超过20个字;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观点及核心内容,字数一般在300字以内;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专有名词或名词词组,一般为58个。

(3)作者署名如为笔名,须注明真实姓名;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学位名称及其学科类别、工作单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

(4)来稿应标明中英文题名、作者署名、单位名称、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后且与文中引文处一一对应,其序号用[1][2][3]等标识;作为说明性文字的注释一律置于当页地脚,用①②③等标识。基金资助产出的论文应标明基金项目名称及批号。

(5)本刊对所采用稿件有权做出文字修改,凡不愿改动者,请来稿时说明,稿件一经发表即赠送样刊两本。

(6)来稿请投本刊编辑部邮箱tdxkxawl@163com,联系电话:02988241039;请作者留下其通讯地址、邮编、电话。

(7)本刊维护首发权,不受理一稿多投稿件,如稿件寄出两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者,作者可自行处理。

(8)本刊为《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如不愿进入以上电子出版物者,请来稿时说明。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