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广东社会科学》
本刊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其宗旨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学术自由民主,恪守理论联系实际,崇尚笃实严谨学风,努力探究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沿课题和热点问题,为社会主义现化代建设服务。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双月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1.39
国内刊号:44-1067/C
国际刊号:1000-114X
♦ 主要栏目:本刊专稿 学人新论 新书评介 孙中山研究 港澳台研究 哲学 经济学 历史学
♦ 获奖情况: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CSSCI,北大核心
♦ 主管单位:广东省社科院
♦ 主办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联系方式
主编:
电话:020-38801447
邮编:510630
邮箱:gdshhkx@vip.163.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北路618号广东社会科学中心15楼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投稿方式:邮箱投稿并邮寄纸质稿(以纸质稿为准)。

2、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

3、刊内信息: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

202338日星期三

                                                     

 

《广东社会科学》本刊启事

202301期信息】

 

《广东社会科学》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大16开,每期288页。欢迎投稿,欢迎订阅。现将有关来稿规范要求说明如下:

一、本刊的引文出处均采用页下注(脚注),请作者投稿遵照以下标注格式。

1.专著、论文集、报告的标注顺序按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标示。例如李喜所:《近代中国的留学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8页。

2.期刊文章的标注顺序按责任者(作者)、文献题名、刊名、年期、页码标示。例如庞朴:《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5期,第38页。

3.报纸文章的标注顺序按责任者(作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号标示。例如陈其泰:《阮元与清代广东学术》,《光明日报》2006210日,第11版。

4.古籍标注顺序按责任者、书名、卷次或责任者、篇名、部类名、卷次、版本、页码标示。例如杨光先:《不得己》卷1或杨时:《陆少卿墓志铭》《色山集》卷34,四库全书本。

5.外文文献的标注顺序原则应以该文种赠行的引器标注为准。征引英文析出文献,文献题名用正体标引号,书刊名用斜体标示。例如:Baasr.T.. Olsder. C.l.. Dvnamic Noncooperative Gamc Thcory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2p.123.

6.遵照新闻出版的有关规定,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律用人民出版社最新权威版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用1995年版,《列宁选集》用1995年版。《列宁全集》用1984年以后版本《毛泽东选集》用1991年版,《邓小平文选》用1994年版.

一、文后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成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的,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文后参考文献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但不注页码。如:

李时岳、胡滨:《从闭关到开放:晚清洋务热透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高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历史经验和光明前景》,《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三、本刊的电子信箱已在卷首的目录版上标示,欢迎作者使用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但所有来稿都必须提供纸本原稿。本刊处理稿件以作者投寄的纸本稿为准。

四、本刊实行同行专家评议和匿名审稿制度。来稿须提供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3~6个关键词、论文英文标题,并另页附上作者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术简历、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和联系电话。

五、来稿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5)注明本文所属类别。

六、本刊对采用稿件有删改权,不同意影改者,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来稿一经刊用,即付稿酬,优稿优酬。来稿三个月后未接到采用通知的。作者可自行处理。

七、本刊发表的文章,已被有关数据库收录,并已许可第三方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作者稿费中已包含著作权使用费,一次性付清。如作者不同意,请在来稿时声明。

八、本刊倡导良好学风,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来稿征引文献须注明出处,杜绝抄袭剽窃和弄虚作假行为。如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等侵权行为,作者应赔偿一切损失并承扣全部责任。

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社

2023115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