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古生物学报》
本刊于1953年5月创刊,是古生物学及其相关的生物地层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古生物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承办,主编是国际上著名的古植物学家李星学院士,编委会由著名的古生物学家组成,其中院士4名,外籍专家3名。《古生物学报》主要刊载古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古生物学动态和学术讨论,介绍古生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及对国内、外重要古生物论著的简介和评述等。近年来,以最先和多次刊载有关“澄江动物群”、“凯里动物群”等重要论著而被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专著广为引用。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连续三次被评为江苏省十佳期刊,并被多家权威机构确定为核心期刊。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季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0.43
国内刊号:32-1188/Q
国际刊号:0001-6616
♦ 主要栏目:获奖情况 中科院优秀期刊二等奖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江苏省十佳期刊
♦ 获奖情况:中科院优秀期刊二等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江苏省十佳期刊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CSCD,CSTPCD,北大核心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古生物学会
联系方式
主编:戎嘉余
电话:025-83282215
邮编:210008
邮箱:gswxb@nigpas.ac.cn
地址:南京北京东路39号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出刊时间:季刊,逢季末月出版。

         202291日星期四

                             

 

《古生物学报》征稿简则(2021版)

【官网信息】

 

本刊是古生物学及其相关的生物地层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古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原创性研究论文、学科动态、学术讨论、论著评述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等。为进一步提高《古生物学报》的学术质量,特作如下稿约。

1.本刊为中文版,附300字左右的中文提要和300单词以上的英文提要,鼓励增加英文内容。提要以第三人称写,说明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关键词一般不超过8个词组,每篇文章(包括图、表、参考文献、外文提要)不超过2万字,不连载。简报1000字以内为宜。

2.来稿要求学术观点明确,文字精练,图表应用得体,文中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人名地名的译名等均应按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书写。需排斜体的外文请斜体。外文字母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的数字、符号等要标明。建立新分类单元需严格按照国际动植物命名法则和符合正式出版要求。新科、新属、新种等新分类单元必须有英文描述,并提供LSID号。

3.图表名及其说明须中英文对照,选用六号字,中英文内容分段排。图和图名及其说明排入同一页,最大实用面积为17 cm×575px。图中文字选用字体黑体(英文Arial),图中序号以大写字母置于左上角,比例尺与序号的尺寸不宜超过正文字体。

4. 本刊不单独排列图版。所有化石图片均应制作成插图,安排在正文的适当位置。图示标本须有标本登记号及保存地说明。

5.参考文献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引用文献在正文中由作者和年份组成。中英文文献分开列,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日文和俄文文献译成英文,后注“(in Japanese)”“(in Russian)”。中文文献另译英文,后注“(in Chinese/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summary)”。凡正文中引证的文献,在参考文献中必须列出,论著作者应全部列出。出版地、出版者、期刊名均不缩写。

按国家对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各论著的著录格式为:

a. 期刊文章

作者, 年份. 文题名. 刊名, 卷号: 页码?页码. [无页码则标注DOI].

b. 专著

作者, 年份. 书名: 其他书名信息. 版本项. 出版地: 出版者. 页码?页码.

c. 专著析出的文章/章节

作者, 年份. 文题名. (In): 编者编(ed.eds.), 书名(卷号). 出版地: 出版者. 文章页码?页码.

6.请提交用Microsoft Word软件编排的稿件文档,并使用CorelDRAWPhotoshop绘制图片,每幅图提供400 kb左右的图放在正文中。定稿后需另分辨率600 dpiJPG格式的图片。

7.作者应采用《古生物学报》网上投稿系统(http://gswxb.cnjournals.cn/gswxb/author/login)进行投稿,投稿时请按照系统要求逐项填写,并上传文稿及相关材料。作者不可一稿多投。

8.编辑部收到来稿后将对稿件进行初审, 初审通过后将邀请国内外两位同行专家对稿件进行审稿。修改稿上传投稿系统后, 编辑部和主编将决定是否最终录用该稿件。编辑部有权对来稿做格式和部分必要的文字修改。对于正式发表的稿件,编辑部将按规定核收出版费用,并酌付稿酬,提供论文PDF文档。

9.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和本刊的影响,本刊已被国内外多家文摘刊物收录,并加入了国家科技部和清华大学等有关单位数据库。有关作者的著作权使用费已在作者论文发表后本刊一次性付给。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数据库或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本刊编辑部通信地址: 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生物学报》编辑部(210008

电话:025-83282215

邮箱:gswxb@nigpas.ac.cn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