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本刊是一本关于科学技术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综合指导类期刊。1992和1996年分别荣获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和一等奖;荣获在华北地区第二届优秀期刊奖,第三届特别荣誉奖;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月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3.22
国内刊号:12-1117/G3
国际刊号:1002-0241
♦ 主要栏目:专论 科技管理 人力资源 科学学论坛 理论与方法 大学科技产业 现代企业管理 理论与方法
♦ 获奖情况: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文核心期刊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CSCD,CSTPCD,CSSCI,北大核心
♦ 主管单位: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
联系方式
主编:柳卸林
电话:022-24324829
邮编:300011
邮箱:kxx518@163.net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138号科技档案馆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出刊日期:月刊,每月10日出版。

         2022712日星期二

                                                             

 

关于本刊公众号进行帐号迁移的通知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因工作需要,您所关注的公众号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近期将会进行帐号整体迁移。届时本公众号所有功能、业务将迁移至新公众号海河创新智库。迁移详情如下:

旧帐号名称: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旧帐号主体: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新帐号名称:海河创新智库

新帐号主体: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本次迁移工作完成后您将自动关注公众号海河创新智库,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和关注。

发布日期: 2021-11-24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投稿指南

【官网信息】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重要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为进一步提高期刊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水平,也为使作者投稿有规可循,特对所投稿件提出如下要求。

一、稿件体例及要求

1.投稿格式

1)投稿文件格式为Microsoft word文件,上传文件时需要上传论文论文信息两个文件,文件中不需要加注作者姓名、单位、基金项目等信息,将这些信息单独放到论文信息文件中即可。

2)文章作者数量不得超过4名作者,投稿后作者及位序不得更改。

2. 论文标题

论文标题应言简意赅,准确反映论文所写的内容,一般不应超过20个字,若有副标题,则字数控制在30字以内,尽量避免出现标点符号及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代号等。

3. 摘要及关键词

1)摘要以800~1000字为宜,以第三人称对本文内容进行准确概括,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论等,禁用本文笔者等主语,不得出现主观评价性质的语言;

2)关键词不得少于3个,应选择能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术语;

3)英文摘要关键词放置在文章最后。

4. 正文

论文内容应反映学科前沿,做到论点新颖、明确,论据充分、可靠,语言通顺;包括引言、相关研究评述、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论文主体,论文篇幅以15000~20000字为宜。

5. 图表及公式

论文所用图表应清晰、简洁,表意清楚,单位及符号齐全。图表均须编号并有相应的资料来源,Excel表要带数据源。图表中文字必须用汉字,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式。

公式及正文的变量应用斜体表示,并在第一次出现时给出具体含义,杜绝同一字母两种含义的现象。行文中需用到的公式应统一顺序编号。

6. 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执行国家标准GB/T7714—2005的规定,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参考文献的引用尽量引用近5年的文献。参考文献首先按文种集中,可分为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种5部分;然后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列。中文文献按汉语拼音字顺排列排列。

7. 英文长摘要(投稿阶段不需提供)

作者提供文章的中英文长摘要,英文长摘要会作为正式摘要刊出,其对应的中文长摘要作为编校对照。

(1) 摘要篇幅:英文长摘要字数要求在4500字左右。中文长摘要内容需与英文对应,1000字左右。

(2) 摘要结构:

目的——文章写作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方法——所用原理、理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

结果——实验、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等;

结论——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未来研究方向,启发,建议,预测等;

其他——不属于以上内容,但具有创新性和学术交流价值的重要内容。

(3) 摘要内容:摘要突出作者原创性工作,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也不得与引言相混。摘要着重反应文章研究内容,研究的创新之处,不宜大篇幅介绍过去研究。不得出现正文中未出现的信息或主张。

(4) 避免主观评价:一般不要对论文做自我主观评价,尤其不要标榜自己的研究成果。避免出现首次本文……奠定了基础“To our knowledge, there is as yet no paper in the……”等表达。

(5) 规范化:摘要应使用规范化名词术语(如地名、机构名和人名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应采用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缩略语、略称及代号等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加以说明。缩写词首次出现要使用全称和缩写,如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

(6) 中、英文长摘要内容需一致,中文长摘直接附在英文长摘要之后。

二、本刊声明

1. 对录用的稿件,本刊编辑部有权删改,如作者有特别要求请声明。

2. 凡经核实确属抄袭剽窃、虚假注释、不实参考文献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作者,将被列入期刊黑名单,五年内不得投稿,并将违规作者信息通报同领域期刊,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3. 本刊因发展及宣传需要,有权入编各类数据库,作者互联网著作权及出版著作权使用费待文章录用后一次性给付。作者如不同意将论文编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