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轮作模式对旱地番茄品质、产量及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了筛选出适宜晋东南地区种植的最佳旱地番茄轮作作物,设置番茄轮作玉米(LVZm)、西葫芦(LVCp)、花生(LVAh)、葱(LVAf)、秋葵(LVAe)、黄瓜(LVCs)以及番茄连作(LLLe,CK)7种模式处理,测定后茬番茄品质指标(可溶性糖、有机酸、糖酸比、硝酸盐、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产量指标(单果质量、产量)以及根际土壤真菌ITS1区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子囊菌是7个处理中的优势菌门,其余菌的种类与丰度存在较大差异;LVCs、LVZm、LVAh、LVAe这4种轮作模式可提高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而LVCp轮作模式会降低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LVZm轮作模式口感较佳;LVAe轮作模式、LLLe(CK)连作模式的Vc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LLLe连作模式、LVCp轮作模式较高;LVCp轮作模式番茄红素含量最高;LVAe轮作模式硝酸盐含量最高.LVAe、LVCp轮作模式产量较LLLe(CK)显著提高,且LVCp轮作模式单果质量较LLLe(CK)显著增加.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不同作物轮作品质、产量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为LVCp>LVAe>LLLe>LVAh>LVAf>LVZm>LVCs.综上所述,不同作物的轮作会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真菌多样性及后茬番茄品质与产量,综合各因素认为,西葫芦、秋葵是较为适宜晋东南地区番茄生长的优势轮作作物.
文献关键词:
旱地番茄;轮作;真菌多样性;品质;产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万星;李丹;李小霞;曹晋军;靳鲲鹏;韩文清;苏秀敏;王佼;黄学芳;刘永忠
作者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 谷子研究所,山西 长治 046000;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万星;李丹;李小霞;曹晋军;靳鲲鹏;韩文清;苏秀敏;王佼;黄学芳;刘永忠-.不同轮作模式对旱地番茄品质、产量及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22(04):82-89
A类:
旱地番茄,LVZm,LVCp,LVAh,LVAf,LVAe,LVCs,LLLe
B类:
轮作模式,番茄品质,土壤真菌多样性,晋东南地区,西葫芦,花生,秋葵,黄瓜,连作,品质指标,可溶性糖,有机酸,糖酸比,硝酸盐,Vc,可溶性蛋白,番茄红素,产量指标,单果质量,根际土壤真菌,ITS1,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多样性变化,子囊菌,优势菌,多样性指数,较佳,蛋白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盐含量,作物轮作,综合得分,综上所述,土壤真菌群落,真菌群落结构,番茄生长
AB值:
0.15803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