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临证指南医案》温胆汤治胃经验探析
文献摘要:
温胆汤源于南北朝姚僧垣《集验方》,组成为生姜四两,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炙甘草一两,主治"胆寒"所致"虚烦不得眠".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方》中以温胆汤加茯苓、大枣,主治"惊悸""心胆虚怯",病机为"气郁生涎,涎与气搏".明清代以来,随着对温胆汤使用不断深入,此时温胆汤与原"胆寒"症渐渐脱离,各路医家将温胆汤的适应证与"痰""气"的病机紧密相连 [1].叶天士为清代著名医家,《临证指南医案》为其门人整理.叶氏立足于治胃运用温胆汤化裁治疗诸症,涵盖了木乘土,治疗不寐、肿胀、痿、温热、郁等病症.笔者将从《临证指南医案》出发,结合以药测证和以症测机的方法来归纳分析叶天士对温胆汤治胃的运用规律,拓展临床思路.
文献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温胆汤;通补阳明;顾护胃阴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孙雅雯;高祥福
作者机构:
310053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雅雯;高祥福-.《临证指南医案》温胆汤治胃经验探析)[J].中国乡村医药,2022(13):32-33
A类:
虚烦不得眠,通补阳明,顾护胃阴
B类:
临证指南医案,温胆汤,胃经,经验探析,南北朝,生姜,四两,半夏,竹茹,枳实,二两,橘皮,三两,炙甘草,一两,主治,胆寒,宋代,陈无择,汤加,茯苓,大枣,惊悸,心胆,胆虚,气郁,渐渐,各路,医家,适应证,叶天士,名医,门人,叶氏,汤化裁,不寐,温热,病症,归纳分析,临床思路
AB值:
0.4606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