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主动型氢原子钟原子弛豫时间的测量和分析
文献摘要:
氢原子钟的原子弛豫时间是原子系统经过选态去除基态超精细能级(F=0,mF=0)态和(F=1,mF=?1)态原子后,部分氢原子从(F=1,mF=0)态跃迁至(F=0,mF=0)态直至原子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该参数反映了原子的寿命,并直接影响氢原子钟的稳定度指标.为了测量主动型氢原子钟的弛豫时间,进而评估其性能,通过Raspberry Pi(RPI)产生时序信号,控制数字衰减器和电离源供电电路的继电器,从而控制微波探测信号的开启和原子束流的通断,并与数据采集等电路组成了氢原子自由感应衰减测试系统.通过对采集的自由感应衰减信号建模拟合,测算了氢原子钟的弛豫时间.该方法对于评估和优化原子线宽,改进主动型氢原子钟稳定度指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文献关键词:
主动型氢原子钟;原子弛豫时间;Raspberry Pi(RPI)
作者姓名:
梁悦;谢勇辉;陈鹏飞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 20003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梁悦;谢勇辉;陈鹏飞-.主动型氢原子钟原子弛豫时间的测量和分析)[J].波谱学杂志,2022(04):476-482
A类:
主动型氢原子钟,原子弛豫时间,数字衰减器,自由感应衰减
B类:
选态,基态,超精,能级,mF,跃迁,迁至,平衡状态,稳定度指标,Raspberry,Pi,RPI,时序信号,控制数字,电离源,供电电路,继电器,探测信号,原子束流,通断,测试系统,信号建模,线宽
AB值:
0.2067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