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利用锥形束CT观察下颌第二磨牙根分叉解剖形态
文献摘要:
目的 利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了解并分析人下颌第二磨牙根分叉区解剖形态,为临床根分叉病变的诊疗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调取于2020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口腔科就医患者的156颗(其中男性89颗,女性67颗)下颌第二磨牙的CBCT影像学资料.通过测量以下数据:(1)男女颊、舌侧根柱长度;(2)颊、舌侧根分叉开口下2 mm的宽度;(3)近远中向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骨的距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颊侧根柱长度(2.08±0.43)mm,女性(1.95±0.43)mm,男性舌侧根柱长度(2.32±0.52)mm,女性(2.19±0.54)mm,男性与女性颊舌侧根柱长度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二磨牙根分叉开口下2 mm颊侧宽度为(1.72±0.73)mm,舌侧为(1.54±0.53)mm,颊舌侧宽度相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柱长度与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骨的距离呈正相关性(P<0.05),而根柱长度与根分叉开口下2 mm宽度比较,结果无相关性(P>0.05).结论 CBCT可较精确地分析与评估下颌第二磨牙根分叉的形态,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献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下颌第二磨牙;下颌骨;根分叉;根柱;骨缺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魏丽君;郑章龙;毕玮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口腔科,福建厦门 361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魏丽君;郑章龙;毕玮-.利用锥形束CT观察下颌第二磨牙根分叉解剖形态)[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7):120-123
A类:
B类:
锥形束,下颌第二磨牙,牙根,解剖形态,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根分叉病变,调取,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口腔科,就医,医患,中男,侧根,根柱,叉开,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骨,统计学分析,长度比,果无,无相,分析与评估,诊断及治疗,下颌骨,骨缺损
AB值:
0.22397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