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高速铁路下伏老采空区稳定性监测分析
文献摘要:
揭示老采空区现有变形规律是老采空区的稳定性分析的关键,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于广域地表变形监测有着传统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针对贵南高铁穿越大盘井采煤沉陷区的地表监测,采用最新的永久散射体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 pair InSAR,PSP-InSAR)技术,弥补了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SAR,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 InSAR,PS-InSAR)算法的缺陷,获得了老采空区的沉降变形.并通过实地考察老采空区上方已有建筑和道路,对InSAR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11-2013年及2014-2015年,大盘井采空区大部分点年平均沉降速率为-8~4 mm/a.通过对采空沉陷区地面沉陷调查发现地面建筑物和道路未产生有沉陷特征的沉降和破坏.因此,认为大盘井煤矿采空区沉陷趋于稳定.
文献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老采空区;永久散射体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P-InSAR);变形监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曹杨;王旭春;曹云飞;卢泽霖;管晓明;于云龙
作者机构: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岛26603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曹杨;王旭春;曹云飞;卢泽霖;管晓明;于云龙-.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高速铁路下伏老采空区稳定性监测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04):1367-1375
A类:
采空沉陷区
B类: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高速铁路,路下,老采空区,采空区稳定性,稳定性监测,监测分析,有变,变形规律,稳定性分析,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InSAR,广域,地表变形监测,传统测量技术,无法比拟,贵南,大盘,采煤沉陷区,地表监测,永久散射体,persistent,scatter,pair,PSP,统合,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沉降变形,实地考察,沉降速率,地面沉陷,地面建筑,煤矿采空区
AB值:
0.2453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