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CT与磁共振诊断纵隔型肺癌的应用价值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对于纵隔型肺癌患者诊断实施CT与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以及诊断的准确度对比.方法:选取阜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纵隔型肺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50例患者均实施C T与磁共振诊断,以临床手术病例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检测结果、操作时间、漏诊与误诊情况及患者对于诊断方式满意度.结果:病理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鳞癌21例(42.00%),腺癌16例(32.00%),小细胞癌13例(26.00%),磁共振不同肺癌类型总检出率94.00高于CT检查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病灶位于左肺上叶16例(32.00%),左肺下叶17例(34.00%),右肺上叶9例(18.00%),右肺下叶8例(16.00%).磁共振不同发病部位总检出率94.00%高于CT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操作时间短于CT检查,漏诊与误诊情况均少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磁共振诊断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CT诊断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诊断纵隔型肺癌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成像具有重要应用意义,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能够准确检测出疾病类型,可以有效避免漏诊或误诊发生,患者诊断满意度比较高,值得推广及应用于临床检测中.
文献关键词:
纵隔型肺癌;CT;磁共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延军;曹鹏程
作者机构:
阜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影像科 江苏 盐城 224400;阜宁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盐城 2244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延军;曹鹏程-.CT与磁共振诊断纵隔型肺癌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17):149-151
A类:
B类:
磁共振诊断,纵隔型肺癌,应用价值分析,肺癌患者,临床价值,阜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术病例,金标准,诊断方式,操作时间,漏诊,误诊,病理结果,鳞癌,小细胞癌,左肺上叶,左肺下叶,右肺上叶,发病部位,诊断满意度,核磁共振成像,重要应用,应用意义,疾病类型,满意度比较,推广及应用,临床检测
AB值:
0.2656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