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非遗视阈下鲁西南两夹弦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
文献摘要:
两夹弦又名二夹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剧种之一,是主要流行于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及北部、安徽北部一带的地方戏,因主奏乐器四胡的四根弦分别夹着弓上所系的两股马尾演奏而得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它最初的形式为纺棉小调,后来经过艺人的发展创造,逐渐在鲁西南一带流行的曲艺形式"花鼓丁香"的基础上演变而成.两夹弦的唱腔音乐是板腔体和曲牌体相结合的"弦索声腔"系统,主要特点是演唱时真、假嗓音相互交替.其曲牌多取自民间音乐,板式丰富,角色行当确立了以生、旦、净、丑四大门头为主的体制,音乐风格细腻,极具地方特色.但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面临着不断萎缩的现状.本文以两夹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夹弦这一古老剧种的历史发展、艺术形式、文化特征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了解更多两夹弦的发展状况,为两夹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微薄贡献,使两夹弦这一优秀的传统戏剧能够继续绽放光彩.
文献关键词:
两夹弦;鲁西南;传承与发展;地方戏;戏曲艺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瀚之
作者机构:
菏泽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瀚之-.非遗视阈下鲁西南两夹弦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J].戏剧之家,2022(13):95-97
A类:
两夹弦,二夹弦
B类:
非遗,鲁西南,弦音,音乐文化,文化保护,保护与传承,又名,剧种,东西部,地方戏,主奏,奏乐,乐器,四胡,四根,两股,马尾,演奏,得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小调,艺人,人的发展,花鼓,丁香,上演,唱腔,腔音,板腔体,曲牌体,声腔,演唱,嗓音,取自,民间音乐,板式,角色行当,大门,门头,音乐风格,细腻,地方特色,日新月异,民间艺术,老剧,艺术形式,文化特征,调查与研究,传承与发展,微薄,传统戏剧,绽放,放光,光彩,戏曲艺术
AB值:
0.46295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