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行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HBV)、全血低切粘度(LBV)、血浆粘度(PV)、纤维蛋白原(FIB)]、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V、LBV、PV、FIB水平分别为(4.22±0.72)mPa·s、(10.25±2.24)mPa·s、(1.35±0.23)mPa·s、(4.05±0.51)g/L,均低于对照组的(5.42±1.03)mPa·s、(13.03±2.76)mPa·s、(1.54±0.25)mPa·s、(4.48±0.57)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sICAM-1、TNF-α、hs-CRP水平分别为(25.54±5.45)pg/ml、(212.23±25.94)μg/L、(6.15±1.78)ng/ml、(9.84±2.43)mg/L,均低于对照组的(36.62±6.76)pg/ml、(268.45±30.18)μg/L、(9.93±2.15)ng/ml、(15.73±3.11)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快速消除临床症状,恢复正常心电图,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可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文献关键词:
替罗非班;氯吡格雷;不稳定型心绞痛;不良事件;临床效果;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
作者姓名:
黄家中
作者机构:
123000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
引用格式:
[1]黄家中-.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4):13-16
A类:
B类:
盐酸替罗非班,氯吡格雷,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观察,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抽签,综合治疗,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HBV,LBV,血浆粘度,PV,纤维蛋白原,FIB,粘附分子,sICAM,超敏,hs,治疗总有效率,mPa,pg,ml,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血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常心,心电图
AB值:
0.155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