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填充改良物条件下打孔密度对苏打盐碱水田耕层改良效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文献摘要:
苏打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但因其土壤理化性质恶劣,种植作物产量低.改良和合理利用苏打盐碱地对于区域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改良周期长、难度大、成本高.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设置5个打孔密度,分析了填充改良物条件下不同打孔密度对土壤团聚体结构、pH值、含盐量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打孔对照相比,填充改良物条件下打孔处理增加了耕层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含量,降低了耕层土壤pH值和含盐量,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随着打孔密度的增加,耕层土壤改良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不打孔对照相比,当打孔密度达到15孔/m2时,耕层土壤中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提高26.22%,土壤pH值下降4.75%,含盐量降低10.16%,水稻的实际产量增加72.57%.继续增加打孔密度,水稻产量有所下降,但与15孔/m2的打孔密度处理差异不显著.综合生产实际和可操作性,打孔密度为15孔/m2或每1 m2的打孔面积为0.12 m2可作为改良中重度苏打盐碱水田水稻种植的合理打孔方案.结果为苏打盐碱水田改良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关键词:
苏打盐碱地;打孔密度;水稻;产量;土壤改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帅志;侯立刚;刘亮;马巍;刘晓亮;林喆
作者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春130118;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长春13012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帅志;侯立刚;刘亮;马巍;刘晓亮;林喆-.填充改良物条件下打孔密度对苏打盐碱水田耕层改良效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22(06):59-62,69
A类:
B类:
打孔密度,苏打盐碱水田,改良效果,水稻产量,苏打盐碱地,后备,备耕,耕地资源,土壤理化性质,种植作物,作物产量,区域农业,大田试验,土壤团聚体,团聚体结构,含盐量,耕层土壤,土壤水,水稳定性,有效穗数,结实率,土壤改良,实际产量,加打,生产实际,中重度,水稻种植,改良技术
AB值:
0.18537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