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有机胺CO2吸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文献摘要:
CO2排放量迅速增加,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及气候变化,如何减少碳排放量是关注热点.化学吸收法是捕集CO2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脱除CO2的实质是利用碱性吸收剂溶液与烟气中CO2逆向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稳定盐类,而盐类在一定条件下会逆向分解释放出CO2而再生,从而实现CO2从烟气中分离脱除.以醇胺溶液为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法技术开发相对成熟,且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在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醇胺溶液是化学吸收法的核心,目前应用于工业减排的醇胺溶液包括一级醇胺溶液、二级醇胺溶液、三级醇胺溶液以及空间位阻胺等.综述了4种典型的醇胺溶液和低浓度烟气吸收法胺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外三菱重工的KM-CDR工艺、壳牌康索夫脱硫脱碳工艺、陶氏化学Ucarsol溶剂的配套工艺、西门子氨基酸盐溶液的配套工艺、Powerspan的ECO2工艺,同时对阿尔斯通的富氧燃烧技术进行了总结;国内在碳捕集方面研究时间较短,在"双碳"计划推动下,碳减排成为近年来国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论述了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以及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和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调研结果表明国外应用规模达到百万吨级,国内技术水平接近,可达10万t级,应用规模尚有较大差距;目前,化学吸收法已有工业应用,国内已建成多个碳捕集示范工程,系统介绍了华电句容电厂1万t/a CO2捕集示范工程、国华锦界电厂15万t/a CO2捕集示范工程以及胜利油田4万t/a燃煤CO2捕集与驱油示范工程等典型案例.当前国内外燃煤电厂CO2捕集示范工程的规模总体较小,仅有3项百万吨级示范工程,其中中石化建成了我国首套百万吨级的碳捕集项目,这对我国碳捕集行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有机胺捕集CO2领域,应重点在吸收剂再生能耗与降解性降低、捕集系统热能综合利用与回收、高通量CO2捕集吸收反应器研制以及吸收剂逃逸控制等方面开展研究,开发低能耗、低损耗、低成本CO2捕集技术,推进多行业工程示范,为燃煤烟气CO2捕集技术规模化推广奠定基础.
文献关键词:
CO2吸收;有机胺;化学吸收法;碳捕集;能耗;脱碳工艺
作者姓名:
陆诗建;贡玉萍;刘玲;康国俊;陈曦;刘苗苗;张娟娟;王风
作者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江苏徐州 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4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陆诗建;贡玉萍;刘玲;康国俊;陈曦;刘苗苗;张娟娟;王风-.有机胺CO2吸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洁净煤技术,2022(09):44-54
A类:
Ucarsol,Powerspan,阿尔斯通
B类:
有机胺,吸收技术,现状与发展,人类生存,生存环境,碳排放量,化学吸收法,主要方法,脱除,碱性吸收剂,生化学,化学反应,盐类,释放出,醇胺溶液,技术开发,分离效果,钢铁,空间位阻,气吸,胺液,国内外研究现状,三菱,重工,KM,CDR,壳牌,脱硫,脱碳工艺,配套工艺,西门子,氨基酸盐,盐溶液,ECO2,富氧燃烧技术,碳捕集,排成,国内研究,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调研结果,百万吨级,尚有,工业应用,示范工程,华电,句容,国华,胜利油田,驱油,燃煤电厂,中石化,首套,里程碑意义,再生能耗,降解性,热能,反应器,逃逸,低能耗,低损耗,多行,工程示范,燃煤烟气
AB值:
0.2762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