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我国煤系针状焦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文献摘要:
我国煤系针状焦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不断努力,目前煤系针状焦的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回顾总结了我国煤系针状焦制备技术所经历的3个主要发展阶段:实验室技术开发与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煤系针状焦工业化技术壁垒突破和圆梦国产化阶段、煤系针状焦技术深度发展阶段.同时,详细介绍了各发展阶段煤系针状焦技术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依次从煤系针状焦生产过程的3道主要工序:预处理工序、延迟焦化工序和煅烧工序入手,充分讨论了 目前各工序采用的生产工艺流程.预处理工序以溶剂萃取法为基础,开发出了 3种特色预处理工艺技术,总体上实现了精制沥青收率高、喹啉不溶物(QI)脱除效果理想的原料预处理操作.延迟焦化工序发展了零循环比和可调循环比的2种不同工艺技术,其根本区别是进入焦炭塔的物料不同,而具体操作工艺的差别在于零循环比工艺采用恒温、变压、短生焦周期操作方式,可调循环比工艺采用变温、变压、长生焦周期操作方式.2种工艺技术中,多数煤系针状焦生产企业选择了可调循环比工艺;煅烧工序以回转窑煅烧工艺为主,罐式炉煅烧工艺为辅;前者加工周期短、产能理想,但是炭质烧损大,收率低,且对含有较多粉料的生焦煅烧不友好,因此近2 a罐式炉煅烧工艺技术重新受到关注.通过分析目前国内煤系针状焦技术现状,打破现有煤系针状焦产品质量欠佳及"同质化"严重的局面,强调注重生产过程的技术基础研究以及不断完善生产工艺过程的策略来提高我国煤系针状焦产品的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最后提出了未来我国煤系针状焦技术发展趋势是开发两段焦化工艺,实现操作简单、人为干预少、工艺参数控制精度高、环境友好及副产品附加值高的先进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实现针状焦产品质量"品质高端化"、性能"应用差异化"的战略目标,以助力我国煤系针状焦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文献关键词:
煤系针状焦;预处理;延迟焦化;煅烧;精制沥青
作者姓名:
程俊霞;赵雪飞;朱亚明;赖士全;高丽娟
作者机构:
辽宁科技大学化工学院,辽宁鞍山 11405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程俊霞;赵雪飞;朱亚明;赖士全;高丽娟-.我国煤系针状焦技术发展现状分析)[J].洁净煤技术,2022(01):84-93
A类:
B类:
煤系针状焦,发展现状分析,发展起源,初具规模,回顾总结,制备技术,所经,技术开发,工业化技术,技术壁垒,圆梦,国产化,深度发展,处理工序,延迟焦化,生产工艺流程,溶剂萃取法,预处理工艺,工艺技术,精制沥青,喹啉不溶物,QI,脱除,效果理想,原料预处理,循环比,不同工艺,本区,焦炭塔,具体操作,操作工艺,恒温,变压,生焦,周期操作,操作方式,变温,长生,生产企业,企业选择,回转窑,煅烧工艺,罐式炉,周期短,炭质,烧损,粉料,技术现状,重生,技术基础,工艺过程,国际竞争力,技术发展趋势,两段,人为干预,参数控制,控制精度,副产品,产品附加值,高端化
AB值:
0.2594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