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文献摘要:
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过度消耗导致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日趋严重.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环境友好、大规模且高效的储能装置来持续性地获取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能源.而在各种储能技术中,二次电池因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和成本低廉等优点而最具研发前景.与研究广泛的锂离子电池相比,镁离子电池理论上能够提供更多的电子,其容量是锂离子电池的2~3倍,且镁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无毒、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镁离子电池被认为是便携式设备和重载能源设备的一个有前途的候选产品.自2000年初一个成功的镁离子电池原型出现后,研究人员对镁离子电池展开了大量研究.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可充镁离子电池(RMBs)的商业化发展.由于Mg2+具有高电荷密度、强的极化效应和缓慢的扩散动力学,开发出符合目前商业需求的正极材料仍是一个巨大挑战.RMBs正极材料主要包括过渡金属硫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型化合物和普鲁士蓝类似物等.过渡金属硫化物结构刚性较小,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不容易产生结构坍塌,但其存在离子捕获效应及缓慢的扩散动力学等缺陷.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比硫化物更高的电压,但该材料的结构刚性较大,循环性能差.具有介孔结构的聚阴离子型化合物有利于提高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但其导电性有待提高.具有开放可调结构的普鲁士蓝类似物有利于Mg2+的快速脱嵌,但其与水性电解质的相容性较差.近年来,国内外对RMBs正极材料的研究报道显著增加,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主要从纳米化、结构调整、掺杂改性及包覆改性等方面进行材料的优化设计.本文主要对各种类的RMBs正极材料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概括,包括其晶体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未来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合成高能量密度、高循环稳定性的RMBs正极材料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硫化物;氧化物;聚阴离子型化合物;普鲁士蓝类似物
作者姓名:
张琴;胡耀波;王润;王俊
作者机构: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0044;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04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琴;胡耀波;王润;王俊-.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22(07):128-138
A类:
RMBs,聚阴离子型化合物
B类:
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石油和天然气,传统能源,能源危机,日趋严重,开发环境,储能装置,取风,风能,间歇性能源,储能技术,二次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寿命长,锂离子电池,无毒,价格低廉,便携式设备,重载,前途,年初一,问题严重,商业化发展,Mg2+,电荷密度,极化效应,和缓,扩散动力学,过渡金属硫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普鲁士蓝类似物,充放电,循环过程,坍塌,循环性能,介孔结构,电化学性能,导电性,调结构,脱嵌,但其与,电解质,相容性,纳米化,掺杂改性,包覆改性,研究状况,晶体结构,高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
AB值:
0.236806
相似文献
二次电池研究进展
黄俊达;朱宇辉;冯煜;韩叶虎;谷振一;刘日鑫;杨冬月;陈凯;张相禹;孙威;辛森;余彦;尉海军;张旭;于乐;王华;刘新华;付永柱;李国杰;吴兴隆;马灿良;王飞;陈龙;周光敏;吴思思;卢周广;李秀婷;刘继磊;高鹏;梁宵;常智;叶华林;李彦光;周亮;尤雅;王鹏飞;杨超;刘金平;孙美玲;毛明磊;陈浩;张山青;黄岗;余丁山;徐建铁;熊胜林;张进涛;王莹;任玉荣;杨春鹏;徐韵涵;陈亚楠;许运华;陈子峰;杲祥文;浦圣达;郭少华;李强;曹晓雨;明军;皮欣朋;梁超凡;伽龙;王俊雄;焦淑红;姚雨;晏成林;周栋;李宝华;彭新文;陈冲;唐永炳;张桥保;刘奇;任金粲;贺艳兵;郝晓鸽;郄凯;陈立宝;马建民-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成都611731;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长沙410082;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肥230026;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长春130024;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南京210046;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北京化工大学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北京10012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北京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191;郑州大学化学学院,郑州450001;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郑州450002;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长春130024;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06;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上海200433;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上海200237;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广东深圳518055;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广东深圳518055;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60;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2;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410082;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江苏苏州215123;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西安710049;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0;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武汉430074;Centre for Catalysis and Clean Energy,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Science,Griffith University,Gold Coast,QLD4214,Australia;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广州510275;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州510006;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济南250100;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香港999077;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350;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350;Department of Materials,University of Oxford,Oxford,OX1 3PH;青岛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山东青岛266071;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州450001;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74;苏州大学能源学院,江苏苏州215006;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641;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55;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福建厦门361005;香港城市大学物理系,香港999077;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London,Ontario N6A 5B9,Canada;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西安710049;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