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彩超检查新疆伊犁昭苏高原地区哈萨克族与汉族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新疆伊犁昭苏高原地区的哈萨克族与汉族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 1000例常年生活在新疆伊犁昭苏高原地区的哈萨克族与汉族中老年人,均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走行、IMT情况,粥样斑块大小、形态、部位、回声、声影等特征;比较哈萨克族与汉族中老年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哈萨克族与汉族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患者的年龄、性别.结果 1000例中老年人中颈动脉正常237例,占比23.7%,其中,哈萨克族145例,占比61.2%;汉族92例,占比38.8%;颈动脉粥样硬化763例,占比76.3%,其中,哈萨克族239例,占比31.3%;汉族524例,占比68.7%.汉族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哈萨克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IMT增厚165例,其中哈萨克族31例、占比18.8%,汉族134例、占比81.2%;单侧颈动脉粥样硬化357例,其中哈萨克族132例、占比37.0%,汉族225例、占比63.0%;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241例,其中哈萨克族76例、占比31.5%,汉族165例、占比68.5%.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及膨大处,其次为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外动脉.76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患者中,汉族524例,哈萨克族239例.汉族男301例,女223例;平均年龄(65.7±10.1)岁.哈萨克族男160例,女79例;平均年龄(66.3±10.5)岁.哈萨克族与汉族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患者中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哈萨克族与汉族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患者中男性占比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伊犁昭苏高原地区汉族中老年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哈萨克族,且男性占比高于女性.本地区应每年定期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老年人的动脉硬化粥样硬化情况,及早发现颈动脉斑块,判断斑块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制定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预防性干预,提高生活质量,对减少本地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哈萨克族;汉族
作者姓名:
车德刚
作者机构:
83560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六团医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车德刚-.彩超检查新疆伊犁昭苏高原地区哈萨克族与汉族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22):6-10
A类:
B类:
彩超检查,新疆伊犁,昭苏,高原地区,哈萨克族,颈动脉粥样硬化,常年,中老年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膜,膜厚度,IMT,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BIF,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粥样斑块,回声,中老年患者,增厚,中哈,粥样硬化斑块,膨大,大处,平均年龄,中男,于汉族,动脉硬化,早发现,颈动脉斑块,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性干预
AB值:
0.1110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