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股骨距重建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股骨距重建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股骨距重建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时间),关节抗压能力值及内固定材料刚度值,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下肢运动功能(10 m步行耗时、辅助行走时间、独立行走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2.51±0.63)d短于对照组的(2.92±0.8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抗压能力值、内固定材料刚度值分别为(2.22±0.13)MPa、(1852.82±389.73)N/mm,均高于对照组的(1.81±0.20)MPa、(1274.91±275.84)N/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9.02±11.10)分高于对照组的(53.81±13.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10 m步行耗时(25.80±10.81)s短于对照组的(51.81±15.51)s,辅助行走时间(6.51±2.32)d、独立行走时间(2.44±0.72)个月均早于对照组的(8.82±3.11)d、(3.90±1.1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股骨距重建治疗并不增加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可显著提高内固定材料稳固性与刚度,有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和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文献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距重建;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姓名:
李青
作者机构:
255100 淄博市淄川区医院骨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青-.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股骨距重建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8):24-28
A类:
股骨距重建
B类: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合股,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分析,骨折患者,组手,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引流时间,抗压能力,内固定材料,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独立行走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月均,早于,并发症发生率,稳固性,运动功能恢复
AB值:
0.10557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